HHH
-
賀! 景觀好消息!
中華民景觀學會辦理「景觀大獎」之目的除表揚傑出景觀作品對國家社會之貢獻,並提升景觀師榮譽感,亦反映當代社會與環境議題,提供國人宜居的生活環境。自2013年來已舉辦多屆台灣景觀大獎,且於2015年起中華民國景觀學會成為IFLA APR台灣代表,透過參與國際組織活動,更可增加台灣優良景觀案例的曝光率。更於2016年起協助輔導景觀大獎獲獎單位參與IFLA APR辦理之國際景觀競賽。本次景觀學會團體會員踴躍參與IFLA AAPME Awards 2022,榮獲多項大獎!!
IFLA AAPME Awards 2022 台灣獲獎名單【Built Projects】Culture and Traditions獎項作品英文名稱作品中文名稱景觀設計單位業主單位Outstanding AwardsA Historical Habor Heping Island Geopark Renewal基隆和平島公園的更新行遠國際工程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部觀光局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Outstanding AwardsReturn to mai-asang Kasing: Reconstruction of Bunun Jiaxin Old Tribe Landsacpe布農族佳心舊部落地景再現計畫澤潤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花蓮縣文化局Honorable MentionChiayi Art Museum嘉義市立美術館太研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嘉義市立美術館Honorable MentionVictory Star Zone –The Represent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Flight Story in Pingtung勝利星村 VIP ZONE---屏東飛行故事的再現與再造致遠景觀顧問有限公司屏東縣政府文化處文化設施經營科【Built Projects】Economic Viability獎項作品英文名稱作品中文名稱景觀設計單位業主單位Honorable MentionRural Regeneration-Jinshan Zhongshan Hot Spring Park, New Taipei City, Taiwan「金山區中山溫泉公園及其周邊環境整合計畫」象設計集団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Honorable MentionGREEN INFRASTRUCTURE Xinhai Ecological Park, Taipei City綠色基盤辛亥生態公園禾拓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Built Projects】Social and Community Health獎項作品英文名稱作品中文名稱景觀設計單位業主單位Award of ExcellenceConnecting Past to Present - Transformation of the Tian Mu Park老公園的傳承與新生臺北市天母公園大凡整合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Honorable MentionLongshan Elementary School, Qunying Hall Reconstruction, Hsinchu, Taiwan新竹市龍山國小老舊校舍拆除重建工程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新竹市政府教育處Honorable MentionGreen Coexistence Brings Harmony Songrong Park集智共創綠野森活–松榮公園昱林設計顧問有限公司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Unbuilt Projects】Analysis and Planning獎項作品英文名稱作品中文名稱景觀設計單位業主單位Award of ExcellenceNational Pacific Coast Scenic Highway(Su’ao-Dong’ao section)太平洋國家景觀道路-蘇花路廊(蘇澳-東澳段)景觀改善工程規劃設計案中冶環境造形顧問有限公司交通部公路總局第四區養護工程處Honorable MentionURBAN ADAPTER- Hsinchu greenbelt and underground parking facility城市轉接站-新竹市綠色園道及地下停車場莊學能建築師事務所新竹市政府交通處
IFLA AAPME Awards 2022 完整公告名單
請點選IFLA APR官方網站閱覽
網址連結:https://iflaapr.org/ifla-aapme-awards-2022-winners -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IFLA AAPME Awards 2022」協助報名作業活動辦法
詳細活動辦法請點選下方連結下載
【IFLA AAPME Awards 2022】線上核對資料表
一、緣起
為表揚傑出台灣景觀作品對國家社會所作之貢獻,凡參與台灣景觀大獎獲獎作品,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將協助提送報名該年度國際景觀建築師協會景觀大賞(如:IFLA Asia-Pac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 Awards,以下簡稱IFLA 競圖)。當年度IFLA競圖徵件辦法公告後,聯繫當年度景觀大獎獲獎單位,確認投稿意願,如有意願將協助報名作業。
二、協助事項
(一) 填寫「IFLA AAPME Awards 2022」競圖徵件報名表,報名表內文資訊由報名單位提供,詳附件一,並由景觀學會協助完成報名作業。「IFLA AAPME Awards 2022」報名表資訊依當年度IFLA ASIA-PAC網站公告為準。
(二) IFLA競圖審查資訊、活動報名諮詢、獲獎資訊,與主辦方信件往來編譯、會員通訊短文。
(三) 上述協助事項將酌收費用,收費細節請參考三、收費標準
三、 收費標準
收費標準:(報名費+代辦手續費)
收費方式請下方說明:
(一) 報名費:(IFLA AAPME Awards 2022競賽報名費用,學會僅為代收轉付)
1.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團體/個人會員,每件作品酌收美金300元。
2. 非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團體/個人會員,每件作品酌收美金800元。
3. 美金兌新台幣固定匯率為1:30。
(二) 代辦手續費:(通訊短文、案件審查諮詢)
1.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團體會員/個人會員,每件作品酌收新台幣3,500元。
2. 非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團體會員/個人會員,每件作品酌收新台幣5,000元。
(三) 以上費用請於2022年03月04日 星期五 晚上12點前完成繳費作業。
四、 競賽類別
景觀建築競賽類別包含BUILT PROJECTS、UNBUILT PROJECTS(一) BUILT PROJECTS
1. 文化與傳統
(1) 強調保護和加強文化與傳統,提高社會韌性與地方特色。
(2) 參考類型:文化與遺產維護,以文化和傳統為重點的商場和/或公共空間,部落或村莊的保護,文化遺產地的保護。
2. 經濟可行性
(1) 與經濟復甦或提高城市或農村等惡化地區的適應能力有關的項目。
(2) 參考類型:敏感開發、城市復興、街道改善、公共基礎設施、公園或開放空間、在棕地、廢棄的礦場、採石場或同等場地上建造的項目。
3. 洪災與水管理
(1) 在不同背景之下對於洪災的因應。
(2) 得以改善洪水、集水的公共基礎設施、以水管理設計為中心的公園或開放空間、海平面上升、城市中心重建、暴雨管理系統、水道和水體、污染水的清理、水壩、含水層和水系統保護的項目。
4. 食物安全與生產系統
(1) 與食物生產、農業挑戰和食品安全相關的項目。
(2) 城市農業、在社區內創造食物資源的項目、漁村、農業生產干預、支持食物或農業網絡運輸的公共基礎設施、垂直花園、為生態文化系統土地復育、為養魚業填湖、可食用花園、城市耕作等。
5.熱島效應與火災防治
(1) 與應對全球變暖帶來的高溫和火災風險有關。該主題範圍廣泛,包含以遮陽和冷卻策略來對抗高溫,建立有韌性的植被系統,微型氣候工程以因應森林與灌木叢火災。
(2) 運用自然元素如風、水與任何冷卻策略的項目,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的策略,微型氣候的建築基礎設施,農村地區的特殊社區項目。6. 自然災害與極端氣候
(1) 與災後重建工作有關的項目,以及如何因應下一場天然災害。項目應展示景觀設計師、工程師和不同專業人員的合作。
(2) 任何涉及景觀設計師、基礎設施重建、易發生滑坡地區的重新造林、受影響地區的創新保留方案和綠化策略、沿海堤壩、公共設施、紅樹林復興、海濱、海岸保護或任何為社區或環境建立韌性的項目。
7.能源與碳減量
(1) 與可再生能源、發電、能源運輸、能源組件的敏感選址、能源利用或能源的經濟利用有關的項目,包括任何在減少能源使用和/或碳足跡方面作為主要成果的項目。
(2) 參考類型:太陽能場、風場、水壩和水庫、輸電走廊、car-lite/無車計劃、自行車鎮或類似項目。
8. 社會與社群健康
(1) 項目的重點是加強社區的社會凝聚力、健康和福祉。
(2) 參考類型:治療性花園、治療性森林、娛樂走廊或空間、公共或私人社區園藝或戶外方案、以通用設計為重點的項目、學校後院倡議與村莊定居。
9. 野生動物、生物多樣性、棲息地營造
(1) 項目應強調野生動物、森林和生物多樣性在我們的城市生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2) 參考類型:住宅、商業、公園和空地、學校和任何具有生物多樣性目標的機構、景觀、城市森林、自然公園、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保護、生態網絡、生態基礎設施、自然走廊或類似的景觀項目。
(二) UNBUILT 分析與計畫類別
(1) 此類別側重於策略性的研究與總體規劃、泛指單一類別或是多個類別的結合,包含風險管理或氣候變遷適應以提高環境與社群的韌性。五、 報名流程及繳件資料
(一) 報名及繳費作業
1. 敬請繳納報名費、代辦手續費,並請填寫IFLA2021線上核對資料表:https://reurl.cc/jkDqvL
2. 報名費用繳納採匯款方式,可至臨櫃匯款或ATM轉帳匯款
匯款資訊如下:第一銀行(007),民生分行
戶 名:中華民國景觀學會
帳 號:145-10-062722
3. 參賽報名、繳費與參賽文件繳交 請於2022年03月04日 星期五晚上12點前繳交完畢。(二) 繳交文件
包含Registration Form(報名表) 、Project Binder(PPT/PDF評選使用) 、Electronic boards(展覽及出版使用)、IMAGES(展覽及出版使用)。提交:提交內容不得透露組織標誌、參賽者和/或景觀設計師、公司、其他設計師、學生、學校或攝影師的名字,公司或組織的名稱只應在報名表中註明。
Built項目的標準:評審團將考慮設計和執行的可行性;設計背景;環境敏感性和可持續性;以及對客戶和其他設計師的設計價值。
Unbuilt項目的標準:評審團將考慮分析和規劃工作的品質;背景;環境敏感性和可持續性;成功實施的可能性;以及對客戶、公眾和其他設計師的價值。
詳細繳交內容如下:
- Registration Form(報名表) 詳附件一
1. 表單詳見附件一,https://reurl.cc/3jegNV。
2. 報名文件需以全英文書寫。
3. 參賽資格限制為景觀公司董事、合夥人或負責人。(政府單位也可參加競賽)
4. 報名表中所有訊息需與所有參賽文件相符。
5. 違反上述事項,將取消參賽資格。- Project Binder(參賽作品資料集)。
1. 內文至少需包含
(1) Project Title
標題簡潔扼要,並清楚指出參賽作品所在區域(城鎮、區域、省、州、國家、區域)。
注意:作品名稱必須與報名表一致。
(2) Project Statement
200字以內的案件說明與獲獎緣由。獲獎緣由將用於未來競賽活動行銷使用。
注意:未提交此聲明將取消參賽資格。
(3) Project Narrative
1300字以內說明本案位置、範圍大小、基地調查、設計發展過程、設計成果、使用材料、施工方法、韌性設計策略與方法、環境影響、設計者與業主的關係互動與其他相關重大議題。
(4) 圖片
配合案件提供圖片(提供圖說為優),以闡述設計過程、成果與期望。提供圖片需與參賽作品相關。
2. 繳交格式為PDF檔案,所有檔案皆在同一份PDF檔案。
3. 內文請採全英文撰寫。
4. 請勿標示個人姓名、團體單位、設計師、攝影師等任何與參賽者相關資訊。- Electronic boards(海報電子檔案)
1. 主要用於展覽與宣傳使用。
2. 每案繳交2張A1尺寸海報電子檔案。
3. 橫式排版,300dpi解析度,檔案類型為PDF。
4. 海報內文請採全英文排版。- Images(圖檔)
1. 主要用於展覽與宣傳使用,評審團將不會針對此部分進行審查。
2. 圖片可為組合式,為參賽單位需自行負擔照片的可讀性(如何組合圖面以方便大眾閱讀)。
3. 圖檔類型必須為jpg或zip,如繳交圖面為工程圖,則可為PDF檔案,並新增「照片」資料夾,照片至少五張,但以不超過十張為主,每張照片檔案大小不得超過20MB。
4. 圖檔需有300dpi解析度。
5. 如繳交圖面為施工圖,則可為PDF檔案。
注意:未提交照片,將喪失參賽資格。
主辦單位不負擔任何圖面版權與攝影費用,並保留使用參賽作品圖面的使用權利。- Recognition
專業評審團獎在每一類別中將選出一名傑出卓越獎及數個榮譽獎項,另外,評審團可以選擇額外授予特別獎。
(三) 繳件資料注意事項
1. 繳交資料請分為三部分
(1) 第一部份:IFLA2022線上核對資料表https://reurl.cc/jkDqvL
(2) 第二部份:報名表Registration Form詳附件一,https://reurl.cc/3jegNV。
(3) 第三部份:繳件資料Project Binder、Electronic boards、IMAGE三檔案壓縮為ZIP檔案,整體大小各不得超過50MB。
(4) 以上第二及第三部份請上傳至雲端硬碟並將連結以電子郵件形式寄至景觀學會信箱landscape.org@gmail.com,並於上傳完成後請來電景觀學會。
2. 各項繳交資料詳細需求與說明以本次「IFLA AAPME Awards 2022」競圖辦法為準,如有增刪修定,將不另行通知。六、 收件截止日期
(一) 報名文件截止收件日期及 匯款截止日期:
2022年03月04日 星期五,晚上12點,逾時不候。七、 注意事項
(一) 「IFLA AAPME Awards 2022」徵稿活動資訊請點選連結
https://iflaapr.org/ifla-aapme-awards-2022
(二) 若於收件期限內未匯款或未繳交資料則視同放棄報名資格,已繳費但未於收件期限內繳交送件資料之報名者,主辦單位將退費並扣除新台幣3,000元代辦手續費。
(三) 所有參選作品送件資料,請自留備份。
(四) 因報名資料上傳繳件後無法再次更改內容,請確認資料無誤後再進行上傳作業。
(五) 每年度IFLA競圖活動及活動資訊公告時間不一,將以當年度公告時間為準。
(六) 「IFLA AAPME Awards 2022」報名費及代辦手續費用開立發票,項目名稱為:「IFLA AAPME Awards 2022」報名作業費。
八、 聯絡方式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陳盈婷小姐
電話:02-2351-7745
E-mail:landscape.org@gmail.com詳細活動辦法請點選下方連結下載
【IFLA AAPME Awards 2022】線上核對資料表
-
賀! 景觀好消息!
中華民景觀學會辦理「景觀大獎」之目的除表揚傑出景觀作品對國家社會之貢獻,並提升景觀師榮譽感,亦反映當代社會與環境議題,提供國人宜居的生活環境。自2013年來已舉辦多屆台灣景觀大獎,且於2015年起中華民國景觀學會成為IFLA APR台灣代表,透過參與國際組織活動,更可增加台灣優良景觀案例的曝光率。更於2016年起協助輔導景觀大獎獲獎單位參與IFLA APR辦理之國際景觀競賽。本次景觀學會團體會員踴躍參與IFLA Asia-Pac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wards 2021,榮獲多項大獎!!IFLA Asia-Pac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wards 2021 台灣獲獎名單
【Built Projects】Communities獎項作品英文名稱作品中文名稱設計單位業主單位Honorable MentionThe Tiaomi Park-Flood Detention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Park by the Historic Forest Trail糶米公園亞柏技術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Built Projects】Cultural and Urban Landscape獎項作品英文名稱作品中文名稱設計單位業主單位Outstanding AwardsDayou Terrace Ecological Park,Taoyuan District, Taoyuan City,Taiwan.大有梯田生態公園拓觀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桃園市政府工務局Honorable MentionHeterotopia Garden異托邦花園太研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臺北市立美術館Honorable MentionKi-Pataw Shan-Tseng-Chi Park北投社三層崎禾拓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Honorable MentionRi Shan Park日善公園境群國際規劃設計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Honorable MentionTaking a stroll in this cultural forest: Hsinchu the walkable city走在文化森林-新竹步行城市EAD、AxB、Fieldoffice、HII Architects新竹市政府【Built Projects】Nature Conservation獎項作品英文名稱作品中文名稱設計單位業主單位Award of ExcellencePlain / Native / Forest / LohasNew Central Cross-Island Highway樸原森活-新中橫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二區養護工程處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二區養護工程處Honorable MentionNangang Park Landscape Design Project南港更新工程惇陽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Built Projects】Parks and Open space獎項作品英文名稱作品中文名稱設計單位業主單位Award of ExcellenceHEITO 1909・Pingtung County Park TaiwanHEITO 1909・屏東縣民公園衍生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屏東縣政府Award of ExcellenceTaiwan Connnection 1908 Taichung Sky Way Design Reborn of the centennial railway(1908-2018)臺中文化城中城歷史空間再造計畫-綠空鐵道軸線計畫上典景觀實業有限公司臺中市政府Honorable MentionYONG QUAN PARK湧泉公園上典景觀實業有限公司臺中市政府註:傑出獎 (Outstanding Awards)、優質獎 (Award of Excellence)、佳作獎 (Honorable Mention)
IFLA Asia-Pac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wards 2021 完整公告名單
請點選IFLA APR官方網站閱覽
網址連結:https://iflaapr.org/ifla-landscape-architecture-awards-2021-winners -
由香港大嶼山二澳農場項目總監 汪怡嘉 (學會副秘書長) 介紹分享 香港大嶼山二澳農場
-
IFLA Europe launches its 2020 Students and Young Professionals Competition entitled: “Footprints in Landscape"
Eligible competition participants
An eligible competition participant must not be older than 35 years of age (the year of birth is the deciding factor).
The participant must be a student/alumnus of a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urse or a practitioner in the field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participant must represent one of the countries in the region identified as the Council of Europe or a country where an IFLA EUROPE National Association is present.
List of IFLA Europe member states: Austria, Belgium, Bulgaria, Croatia, Czech Republic, Denmark, Estonia, Finland, France, Germany, Greece, Hungary, Iceland, Ireland, Israel, Italy, Latvia, Lithuania, Luxembourg, Netherlands, Norway, Poland, Portugal, Romania, Russian Federation, Serbia, Slovakia, Slovenia, Spain, Sweden, Switzerland, Turkey, Ukraine, United Kingdom.
List of eligible CoE member states not IFLA Europe member: Albania, Andorra, Armenia, Azerbaijan, Bosnia and Herzegovina, Cyprus, Georgia, Liechtenstein, Malta, Monaco, Montenegro, North Macedonia, Republic of Moldova, Romania, Russian Federation, San Marino.
The participant must be a citizen of one of these countries or, in other case, study - be enrolled in a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ogram, be an alumnus of a university or work for at least a year prior to the competition opening date in one of the countries listed above.
Competition Rules and Guidelines
Competition entries in all categories (“pages”) are to be submitted solely via the website https://www.iflaeurope.eu/index.php/youth/index.
In order to apply, please register on the website https://www.iflaeurope.eu/index.php/youth/register after which you will receive a notification that your registration was successful. Once you received the message, please login on the competition website and via ‘Submission page’ upload your application and “page(s)”.
“Pages” in all categories can include photographs, drawings, plans, visualizations and text. The participant (individual person or group) must be the author of all of the above-mentioned elements on every “page” uploaded. Each author (participant) can apply for one or more categories but is limited to one contribution per category. If you wish to submit entries in several categories, please submit a separate “page” and application form for each entry.
For each entry/file please write it in the following format:
Your full name(s) and the category you are submitting on your poster - For example: “John Smith_Category A Conceptual projects”
Please name the file as: year_firstname_lastname_category.pdf - For example: 2020_john_smith_category_A.pdf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the entries
For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a competition entry please follow the layout as explained here:
A chosen photo, drawing or visualization must be uploaded as a .jpg image (Min. 1 image, Max.10). This image will “promote” your submission. Horizontal orientation is preferred. All uploaded entries will be reviewed before they become published on the IFLA EUROPE Student and Young Professionals competition website. The language of the competition is English.
If you apply as a group, the first person mentioned on the form would be, in the case of a nomination, invited for the prize ceremony. There is no limit regarding the numbers of persons participating for one entry.
Please read carefully these rules. An incomplete submission will not be considered. Please check you spam folder if you do not receive a confirmation email from the competition website.
For any issue that may arise, please contact IFLA Europe Secretariat on secretariat@iflaeurope.eu.
Please provide short Executive Summary, maximum 250 words in pdf. A written 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project, including project context, issues to be addressed, main features, and innovations. This is for potential use in the jury report or any subsequent publications. This must be saved as a PDF and include the application title for example John Smith_Category A Conceptual projects_Executive summary”
Your application is eligible only if it appears on the Competition entries on the IFLA Europe Student and Young Professionals Competition website. Please note that it may take few days for this process to be done and we are grateful for your understanding. If not be published, please check your application form and your page to ensure that they fulfill all the conditions of submission.
Each candidate (or group of persons) has to download the IFLA Europe Students and Young Professionals Competition file, fill it in and upload it again. You will find the application form IFLA Europe Student and Young Professionals competition form
The organisers of the competition reserve a right to choose entries for the post-competition publication.
Categories
The entries will be in the following categories for Young Professionals (i.e. those who are graduated but also students of post graduate diploma or master’s programmes as per above i.e. a student/alumnus of a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urse or a practitioner in the field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ategory A: Conceptual projects/Ideas
Category B: Realised projects
Category C: People’s choice
Dates and Deadlines
The competition is open to entries from 20 March 2020. The deadline for submitting contributions is 20 June 2020 at 17.00 hrs Brussels time. The results will be announced on 1 September 2020.
Important dates:
20 March: Launch of the competition
20 April: Deadline for FAQ
20 May: Answers to FAQ
20 June: Deadline for sending entries
20 July: Deadline for People’s Choice Awards (vote on Facebook)
20 August: Announcement of winners
Prizes
Three winners will be chosen for each category. The prize for the winners of categories A and B will be invitation to the IFLA Europe General Assembly in Reykjavik, Iceland, 18 October 2020 to present their works.
Economy class plane ticket and accommodation for one night will be provided for the winner or one person representing the group.
The People’s Choice Award will be determined by voting on the IFLA Europe Facebook page (regardless of category – a “page” with most “likes” at midnight CET 20 July
2020). All winners will receive a Certificate.Special IFLA Europe Student and Young Professional Competition publication will be prepared and will feature the competition entries and they will also be featured in IFLA
Europe Yearbook. All entries will get significant publicity and European visibility though IFLA Europe website and social media platforms.◎活動辦法連結:https://www.iflaeurope.eu/index.php/youth/general/rules-and-regulations
-
109.01.21修正
109.02.17補充
為表揚傑出台灣景觀作品對國家社會 所作之貢獻,凡參與台灣景觀大賞獲獎作品,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將協助提送報名該年度國際景觀建築師協會景觀大賞(如:IFLA Asia-Pac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 Awards,以下簡稱IFLA 競圖)。
1.填寫「IFLA AAPME Awards 2020」競圖徵件報名表,報名表內文資訊由報名單位提供,並由景觀學會協助完成報名作業。「IFLA AAPME Awards 2020」報名表資訊依當年度IFLA ASIA-PAC網站公告為準。
2.IFLA競圖審查資訊與追蹤、獲獎資訊通知,與主辦方信件往來編譯、競賽作品策略性諮詢、競賽作品規格確認與送件作業。
3.上述協助事項將酌收費用,收費細節請參考收費標準。
收費標準
1.報名費:(IFLA AAPME Awards 2020競賽報名費用,學會僅為代收轉付)
(1)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團體會員,每件作品酌收美金300元。
(2)非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團體會員,每件作品酌收美金600元。
(3)美金兌新台幣匯率為1:30。
2.代辦手續費
(1)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團體會員,每件作品酌收新台幣3,500元。
(2)非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團體會員,每件作品酌收新台幣5,000元。
(2)以上費用請於2020年02月10日 中午12點前完成繳費作業。
報名流程及繳件資料
1.第一階段 參賽報名與費用繳納 請於2020年02月10日 中午12點前完成
線上報名表 :請上網填寫線上報名表(報名網址:https://reurl.cc/W4Km59)
繳費作業:報名費用繳納採匯款方式,可至臨櫃匯款或ATM轉帳匯款,匯款資訊如下 :
第一銀行(007),民生分行、戶 名: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帳 號:145-10-062722
2.第二階段 參賽文件繳交 請於2020年02月17日 中午12點前繳交完畢
繳交文件包含:Registration Form、Project Binder(評選使用)、IMAGES(展覽及出版使用)、Electronic boards(展覽及出版使用)、等四項資料。
Project Binder、IMAGE、Electronic boards 三檔案壓縮為一個 ZIP 檔案,檔
案大小不得超過 50MB收件截止日期
◎線上報名表及匯款截止日期:2020年02月10日,中午12點,逾時不候。
◎報名文件截止收件日期:2020年02月17日,中午12點,逾時不候。
注意事項
◎「IFLA AAPME Awards 2020」競圖活動資訊請點選下方連結
◎若於收件期限內未匯款或未繳交資料則視同放棄報名資格,已繳費但未於收件期限內繳交送件資料之報名者,主辦單位將退費並扣除新台幣1,500元代辦手續費。
◎所有參選作品送件資料,請自留備份。
◎參賽資格限制 為 景觀公司董事、合夥人或負責人。(政府單位也 可參加競賽 )
◎因報名資料上傳繳件後無法再次更改內容,請確 認 資料無誤後再進行上傳作業。
◎每年度IFLA競圖活動及活動資訊公告時間不一,將以當年度公告時間為準。
◎「IFLA AAPME Awards 2020」報名費及代辦手續費用開立 發票,項目名稱為:「IFLA AAPME Awards 2020」報名作業費。
◎本辦法如有增刪修定,將不另行通知,請隨時上網站查詢或( http://www.landscape.org.tw/ )電洽中華民國景觀學會查詢。
詳細活動辦法請點選下方連結下載
-
賀! 景觀好消息!
中華民景觀學會辦理「景觀大賞」之目的除表揚傑出景觀作品對國家社會之貢獻,並提升景觀師榮譽感,亦反映當代社會與環境議題,提供國人宜居的生活環境。自2013年來已舉辦多屆臺灣景觀大賞,且於2015年起中華民國景觀學會成為IFLA APR臺灣代表,透過參與國際組織活動,更可增加台灣優良景觀案例的曝光率。更於2016年起協助輔導景觀大賞獲獎單位參與IFLA APR辦理之國際景觀競賽。本次景觀學會團體會踴躍參與2019 IFLA-APR LA Awards,榮獲多項大獎!!2019 IFLA-APR LA Awards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 獲獎資訊如下:
恭喜
Analysis & Master Planning獎項案名單位Award of ExcellenceHighway Transformation-Putting the Landscape First to Create a New Highway that Combines Safety, Humanism, and Ecology交通部公路總局Cultural and Urban Landscape獎項案名單位Honourable MentionA theater stage in the city –Taipei Travel Plaza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The Happiness Plaza, Hsinchu City新竹市政府The Brick Yard 33 1/3太研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Hsinchu Fisherman’s Wharf新竹市政府Parks and Open space獎項案名單位Award of ExcellenceTaipei Jurassic Fern Park環藝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Honourable MentionGray to Green-Dagangqian Park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Honourable Mention2018 Taichung World FloraExposition -InspissatedLandscape x The Blossom ofHuman Conscious太研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Communities獎項案名單位Outstanding AwardsThe-Watering Flywheel Contributes Water Circulation For Urban Forests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Award of ExcellenceThe color coating project of the nostalgic pier of Zhengbin Fishing Port基隆市政府Honourable MentionTransforming University into locally embedded community: TheCYCU campus project, Taiwan中原大學景觀系Nature Conservation獎項案名單位Honourable MentionRiverside Regeneration Reconnecting People with the Environment Dong He Park &Tian He Park Landscape Design Project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Infrastructure獎項案名單位Honourable MentionLon-En Canal ParkLandscape Project新竹市政府 -
Theme: RESILIENCE – PLAY BUILT TO LAST
Organised by IFLA Asia-Pacific region, in collaboration with IFLA Americas and KOMPAN / 由IFLA亞太地區與IFLA美洲地區、KOMPAN共同合作舉辦BACKGROUND
In most cities and urban developments, children's playgrounds and playsets require regeneration and upgrading after 8-10 years. Playground equipment, like any machinery, may have many moving parts and they need maintenance. Owners may also see the need to bring in new playsets due to changing user demands. Sometimes some parts of these playsets can start to deteriorate such that it makes more sense to consider a complete replacement after owners run a cost-benefit analysis.
Some of these used sets maybe recycled for parts, while others may be donated to marginalised communities for a second life with the happy children who would simply use them to their maximum lifespan. However, these playsets (sometimes even smaller ones) are frequently hoarded and overwhelmed by dozens or even hundreds of children from different villages, speeding up all aspects of wear and tear, including rough use and possible vandalism.
Playgrounds located in villages and remote places become an issue where they do not have easy access to replacement parts. This deterioration will ultimately result in safety issues and product failure of the playground equipment potentially leading to injury from lack of maintenance.
GLOBAL CALL
For the first time, IFLA Asia Pacific Region, together with IFLA Americas Region jointly partner KOMPAN to run an international design challenge to design innovative and functional playgrounds that would require minimum or zero maintenance.
The vision of this competition is to innovate, prototype and produce the newly designed playsets suitable for marginalised communities under harsh conditions as the ultimate challenge.
The competition calls for design students, landscape architects and product designers to design and detail functional playgrounds that require minimum to zero maintenance and enter them for review by a panel of judges.
IFLA亞太分會首次與IFLA美洲地區共同合作,與KOMPAN共同發起一項全球性的設計挑戰賽,旨在設計出需要最少或零維護的創新型和功能型遊樂場。我們希望通過這次比賽並生產出最新設計的遊戲組合,用於邊緣化社區的不良的使用條件。比賽主要針對設計專業的在學學生、景觀設計師或產品設計師針對零維護的功能型遊樂場進行設計,並針對設計加以詳細描述,並將設計成果交由評審團評審。
COMPETITION OUTLINE
Participants will design an accessible landscape space that will include an inclusive playground for the whole family.
The playground should meet the purpose of supporting child development by significantly improving opportunities for health, learning and social inclusion, in a fun and voluntary way.
There is substantial documentation about the physical health benefits of play to children, teenagers and even to adults and senior citizens. A playground should integrate the motivators that make kids and adults want to move and meet through play. It must train in a voluntary and fun way- motor, sensory, social, emotional and creative skills in all children. The playground should become a playful framework for social inclusion and interaction. Different play activities could include:
BALANCE - To balance is to stay upright when walking or standing on a surface that makes this challenging (e.g. a wobbly, inclined, or narrow surface).
BOUNCE - To bounce is the act of bouncing on a responsive, flexible, elastic or tensile surface.
CLIMB- To climb is the act of moving upwards, cross-coordinating arms and legs, on a vertical or inclined surface or net.
CONSTRUCT - To construct is the act of creating new patterns, shifting items or materials to new positions or constructing with materials that can be transformed or manipulated.
CRAWL - To crawl is the movement of moving forwards or backwards, cross-coordinating arms and legs, on a horizontal or slightly inclined surface.
DRAMATIC PLAY - Dramatic play is motivated through play items that stage a frame, place or environment for acting out make believe or role play scenarios.
GLIDE - To glide is the act of moving from one point to another without shifting the feet, in a horizontal or vertical movement, in a seated, lying or standing position, letting gravity do the work.
HANG IN ARMS - To hang in arms is the act of carrying the body with the hands or arms, possibly to traverse to another platform or play item.
JUMP - To jump is the act of jumping up or down on a hard surface.
PULL - To pull is the act of pulling an item towards you or you towards an item with one or both hands, or possibly using the entire body.
PUSH - To push is the act of pushing an item away from you with one or both hands, possibly with the entire body.
ROCK- To rock is the action of rocking back and forth, or sideways, on e.g. a piece of spring equipment.
ROTATE - To rotate involves a vertical or horizontal slower paced turn of the body, facilitated by a piece of equipment.
RULES PLAY - Rules play is motivated through play items that suggest games-with-rules, cooperation and team work, e.g. tic-tac-toe, timers or ball games.
SENSORY- To sense is the act of taking in information with the sensory system: seeing, feeling, hearing or sensing with the body.
SLIDE - To slide is the act of moving fast downwards seated on a slide.
SOCIALIZE - To socialize is the act of meeting, communicating or cooperating in an activity that stimulates and facilitates social interaction.
SPIN - To spin involves a fast, repeated horizontal or vertical turn of the body on a piece of equipment that facilitates the movement.
SWAY - To sway is the movement of swaying back and forth, or around, lying, seated or possibly standing, in a pendulant or circular movement, e.g. on a hammock or on a rope.
SWING - To swing is the movement of swinging back and forth, or in circular movement, seated, standing or lying, in an unhindered arc.
WONDER - To wonder is motivated through play items that make children need and use their logical, abstract or creative thinking skills, as well as their memory.平衡 -在具有挑戰性的表面(例如搖擺、傾斜或狹窄的表面)上行走或站立時保持直立。
彈跳 -在一個有反應性的、可彎曲的、彈性的或可拉伸的表面上彈跳的行為。
爬升 -在垂直或傾斜的表面或網上向上移動,交叉協調手臂和腿的動作。
構造 -創造新的遊戲模式,將材料轉移到新的位置,或使用可轉換或操縱的材料進行構造的行為。
爬行 -在水平或稍微傾斜的表面上向前或向後移動,交叉協調手臂和腿的運動。
戲劇表演 -在遊戲活動中通過表演假想或角色扮演場景,以呈現一個劇場、角色或劇情的發生。
滑翔 -從一個點移動到另一個點的滑翔動作,在水平或垂直運動中,用坐姿、躺姿或站立姿勢,憑藉重力來完成這個動作。
挽臂 -用手或手臂帶動身體從一個平台到達另一個平台或其他遊戲項目。
跳 -在堅硬的地面上跳上跳下的動作。
拉 -用單手或雙手將一個物品拉向你或把自己拉向另一個物體,也可能是使用整個身體的力量。
推 -單手或雙手,也可能是用整個身體,將一件物體推離自己的行為。
搖晃 -來回或側向搖晃的動作。
旋轉 -垂直或水平的慢節奏的身體旋轉,借助於外界設備。
規則遊戲 -通過遊戲項目並提供遊戲規則,進行合作和團隊工作,如井字遊戲、計時器或球類游戲。
感覺 -通過感官系統接收信息的行為:視覺、感覺、聽覺或身體的感覺。
滑動 -滑梯是坐在滑梯上快速向下移動的動作。
社交 -刺激和促進社交的活動中兒童交流或合作的行為。
旋轉 -借助於外界設備,完成快速、重複的水平或垂直的身體旋轉。
擺動 -在吊床或繩子上以擺動或圓周運動來回或圍繞、躺著、坐著或站著搖擺的動作。
鞦韆 -前後擺動的運動或以圓周運動,坐著、站著或躺著,以不受阻礙的弧線運動。
驚奇 -通過遊戲激發兒童開發邏輯思維能力、抽像或創造性思維能力以及他們的記憶力。
身體素質 -身體活動的樂趣:運動技能,肌肉發展或有氧運動。
社交情感 -加強團隊合作與孩童的歸屬感
認知 -學習的樂趣:好奇心、對因果關係的理解和對世界的認識
創造 -創造的樂趣:共同創造和進行實驗
PHYSICAL Joy of movement:Motor skills, muscle, cardio and bone density.
SOCIAL-EMOTIONAL - Joy of being together:Teamwork, tolerance and sense of belonging
COGNITIVE - Joy of learning:Curiosity, understanding of causal relations and knowledge of the world
CREATIVE - Joy of creating:Co-creation and experimenting with materialsJUDGING CRITERIA
All final playground designs will be assessed based on the following requirements:- At least 10 years of durability / 使用年限至少為10年
- Cost-effectiveness / 考慮成本效益
- Identifiable play principles / 可識別的遊戲原則
- Compliance with ASTM 1487 playground safety standard / 符合ASTM 1487遊樂場安全標準
- Able to withstand rough use and harsh conditions / 能夠承受高強度使用和惡劣的條件
- Mobility and transportability in one 20 foot shipping container / 可裝入20尺貨櫃進行移動運輸
SUBMISSION REQUIREMENTS
Deliverables Stage 1: “Incubation Stage”
Maximum 4 pages in A3, landscape orientation. Submitted only in PDF or JPEG format with min 300dpi resolution./ 最多為4頁橫向A3尺寸。僅以PDF或JPEG格式提交,分辨率至少為300dpi
(Optional: Video presentation with a maximum duration of 3 minute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1 poster: Overall concept description / 總體概念描述
- Play activity/activities
- Play value, child development benefits and age appropriateness
- Concept feasibility in accordance to design competition description
1 poster: Idea development (optional) / 創意開發
- Sketches showing the ideation process, development steps, tests, models
1-2 posters: Final proposal of chosen design concept
Descriptions and illustrations explaining the play equipment concept feasibility
- Play value(s) in accordance with design competition description
- Emphasis on innovative aspects and solutions
Descriptions and illustrations explaining the technical and aesthetic aspects of your design
- 3D and projection drawings
- Detailed drawing
- Choice of materials
- Consideration on resilience and durability
- Overall dimensions on the play equipment
- Safety considerations
Deliverables Stage 2: “Final Design Development Stage”/ 最終設計開發階段
Maximum 3 pages in A2, landscape orientation. Submitted only in PDF or JPEG format with min 300dpi resolution. / 最多為3頁橫向A2尺寸。僅以PDF或JPEG格式提交,分辨率至少為300dpi。
(Optional: Video presentation with a maximum duration of 3 minute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1 poster: Detailed play concept description in text and illustrations / 用文字和插圖中詳細說明遊戲概念
- Explaining play value and child development benefits (focusing on changes since stage 1)
- Explaining how the design is suitable for marginalized communities under harsh conditions
- Illustrating valueadded qualities
1-2 posters: detailed esthetical, technical and constructional aspects / 美學、技術和結構方面詳細說明
- 3D and projection drawings
- Material suitability
- Integrity and durability
- Installation considerations
- Initial safety evalu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standards (EN, ASTM)
Stage 1 & 2 Standard Requirements
- One submission is a maximum 4 pages in A3, landscape orientation. Total file size not more than 5mb in PDF or JPEG format with min 300dpi resolution. There is no limit to the number of submissions you can make. / 單次投稿最多4頁橫向A3。總文件大小不超過5MB,PDF或JPEG格式,最小分辨率為300dpi。您可以提交的文件數量沒有限制。
- Please clearly indicate the Play Activity (E.g. Climbing, Swinging, etc. Please refer to the 21 play activities listed above) you have designed for.
- Please indicate participant name in the submission and on every page. Participant names in the submission MUST be the same as the registered name in YLAA.
- Any file that fails to open and/or is not readable by the jury panel will be forfeited.
- Applicant is responsible for clear communication of ideas and legibility of their work.
- Any direct use of third parties’ ideas, images, copyrighted images or photographs will immediately disqualify the entry.
- Electronic submission via https://www.judgify.me/PlayDesignChallenge/335169909 or click here.
- Two registrations MUST be done – Judgify and YLAA registration.
Stage 1 Submission Deadline 30 Jan 2020 / 第一階段投稿截止日期為 2020年1月30日
- 1st stage results will be announced in April 2020. Dates to be confirmed. /第一階段結果將於2020年4月公佈。日期待定
Stage 2 Submission Deadline 2rd Quarter 2020 (dates to be confirmed) / 第2階段投稿截止日期為2020年第2季度(日期待定)
- 2nd stage results will be announced in 3rd Quarter 2020 at a suitable event (possibly at IFLA Americas/Asia Pacific regional event). Date and venue to be determined.
ELIGIBILITY
The competition is open to Landscape Architects, design professionals and students in the field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and product/ industrial design.
This competition is ONLY ELIGIBLE for applicants under the age of 35.
本次比賽面向景觀設計師、設計專業人士以及景觀建築、建築、工程和產品/工業設計領域的學生。
本次比賽只適用於35歲以下的申請人。所有申請者必須首先在青年景觀設計師聯盟(YLAA)進行註冊。
All applicants MUST FIRST register themselves under the Young Landscape Architects Alliance (YLAA) network.
Entries will not be accepted if:
- The participant is not registered under YLAA.
- The names registered in YLAA does not tally with the submission.
- The participant does not meet the admission requirements.
- The required documentation or application is not complete.
- The entry is not received by the deadline.
INSTRUCTIONS FOR REGISTRATION
To register with the Young Landscape Architects Alliance network. Click here or in the website below: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或登陸以下鏈接,在青年景觀設計師聯盟(YLAA)進行註冊:
https://ifla-apr.eventbank.com/membership/2049/apply/application-details/
PRIZES (proudly sponsored by KOMPAN)
- Stage 1 Challenge: 1st prize USD1000; 2nd prize USD800; 3rd prize USD500
- Stage 2 Challenge: 1st prize - Two return economy flights to Denmark from any part of the world & 5 days R&D attachment at KOMPAN HQ R&D Institute, Denmark
- Electronic Certificates of Merit will be issued to shortlisted entries.
Jury decision is final. No disputes or negotiation will be entertained. All submitted works will be reserved under the property of IFLA and KOMPAN. We reserved the rights to publish and/or re-publish in whole or in part of the works in our marketing collaterals, social media or any form of communication platforms.
IMPORTANT DATES AT A GLANCE (all dates are subjected to changes)
- Launch & CALL FOR IDEAS (Stage 1 Submission) – 7 Nov 2019
- Stage 1 Submission Closing Date – 30 Jan 2020
- Jury Review - Feb to March 2020
- Stage 1 Results Announcement Date – April 2020
- CALL FOR DESIGN DEVELOPMENT (Stage 2 Submission) – April 2020 (to be confirmed)
- Stage 2 Submission Closing Date – June 2020 (to be confirmed)
- Jury Review - June to Aug 2020 (to be confirmed)
- Stage 2 Results Announcement Date – Aug-Sep 2020 (to be confirmed)
- Workshop / prize visit – Nov (to be confirmed)
JURY PANEL (subjected to changes)
- IFLA Asia Pacific Region Representative
- IFLA Americas Region Representative
- Invited International Guest Jury
- Danish Landscape Architects
- KOMPAN
- PLAYPOINT - Distribution Sponsor
- Product Engineer
- Childhood development Specialist
Proudly brought to you by
IFLA ASIA-PACIFIC
IFLA AMERICAS
In Partnership with
KOMPANDistribution sponsor
PLAYPOINT -
狂賀狂賀!
IFLA AAPME Awards 2018 國際競圖競賽結果出爐,以下為景觀學會會員及台灣景觀大賞得獎案例參賽獲獎名單:恭喜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
榮獲四項大獎,獎項分別如下
【Culture and Traditions category】
Outstanding awards-North Gate Plaza【Food Security and Production Systems Category】
Outstanding awards-Taipei Garden City【Wildlife, Biodiversity, Habitat Enhancement or Creation Category】
Outstanding awards - Yangmingshan Qianshan Park
Honourable mention - The Shining Light of Hope of Metropolitan ANNA Forest Park
恭喜
環藝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榮獲
【Wildlife, Biodiversity, Habitat Enhancement or Creation Category】
Outstanding awards - Firefly Habitat Restoration in DAAN Forest Park
恭喜
台大城鄉基金會宜蘭分會
榮獲
【Social and Community Health Category】
Honourable mention - Houpi Village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and Elderly Activity Center
恭喜
皓宇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榮獲
【Flood Security and Production Systems Category】
Honourable mention - The New Central Park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Ping-Sui Barracks Area
恭喜
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Culture and Traditions category】
Honourable mention -The Vascular Bundles Plan by Yilan River
-
景觀學會自從2016擔任IFLA台灣團體代表後,一直努力與國際景觀專業平台的聯繫,也很感謝IFLA的報導,讓台灣景觀界的努力有機會被其他國家看見。
http://iflaonline.org/2017/04/ifla-taiwan-shares-its-recent-initiatives/
-
IFLA Asia-Pac LA Awards & LA Luminary Award 2017.
Objectives
IFLA Asia-Pacific regio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wards, also known as IFLA ASIA-PAC LA Awards provide an international platform to showcase and promote the achievements and work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in Asia-Pacific region. The prestigious awards aim to create continuous awareness and recogni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ogether with like-minded partners and other professions that have played a key role in shaping our cities and environment towards a better future.
In addition, IFLA Asia-Pacific region is introducing the IFLA Asia-Pac LA Luminary Award 2017. It is IFLA Asia-Pacific's inaugural and highest honour accorded to its regional luminaries who have inspired and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in protecting, championing, advocating, enhancing and/or sustaining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communities in their profession, region, countries or cities. This award is hel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IFLA Asia-Pac LA Awards.
Added values for IFLA members and National Associations
LA Luminary Award provides leverage for IFLA National Associations to recognise non-landscape architects, contributors and like-minded partners outside of our profession to foster greater partnership.
IFLA APR will provide maximum exposure for IFLA members and awards winning projects across Asia-Pacific via different media channels and platforms.
The awards ceremony will be held at the IFLA APR Congress in Bangkok from 2-5 Nov 2017.
All award winning projects will be published in an IFLA Asia-Pac awards publication with full detail write up for IFLA national associations, jury panel, winning firms and sponsors for maximum regional exposure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opportunities.
Timeline in a Snapshot
Call for entries - 24 March
Calling for Sponsorship - now til July
LA Awards Submission deadline - 8 May
LA Luminary Nomination deadline - 8 May
Submission consolidation - May-June
Judging - June
Jury invitation - now til April
Awards ceremony - 2-5 November @IFLA Regional Congress Bangkok 2017
Please find attached:
1. LA Competition Brief – Built & Unbuilt Award (PDF Format)
2. LA Luminary Award Nomination Brief (PDF Format)
3. LA Awards Registration Form – Built & Unbuilt Categories (words format - Lock & Protected File)
4. Registration Form – LA Luminary Award (words format - Lock & Protected File)
You can also go to the following link for downloads.
http://iflaonline.org/newspress-releases/
http://iflaapr.org/ifla-asiapac-laawards2017/
For any questions, please directly contact our Asia-Pac LA Awards Convenor, Ms Juit Lian HENG or our Asia-Pac LA Awards Co-ordinator, Ms Si Ying WONG through iflaapr.laawards@iflaonline.org.
-
【國際景觀快訊】
2017 IFLA SIR GEOFFREY JELLICOE AWARD: CALL FOR NOMINATIONS獎項申請期間即日起至2017年1月15日止。
當年度得獎者將於2017 IFLA World Congress中宣布。
採用電子通訊方式報名,並請將相關申請資料寄至IFLA 行政總部承辦單位及聯絡人
Ben Roberts
IFLA Executive Director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IFLA)
director@iflaonline.org Tel: +32 498 464769詳細活動資訊請點選活動網站連結。
歡迎各位會員與景觀相關從業人員參與。 -
無車日,又稱作「世界無車日」(World Car Free Day)或「國際無車日」,主要目的為鼓勵民眾於實施的日子放棄使用私人轎車,改搭乘坐大眾運輸工具、自行車及步行。希望藉此喚起民眾對環境保護之重視,以及對自身生活模式的一種反思。
起源:
「無車日運動」源於歐洲,由於歐洲各大城市的私人轎車不斷地增加,而導致空氣及噪音污染日益嚴重。1998年9月22日,一群法國巴黎年輕人喊出「在城裡我不開車!」(In town, without my car!)的口號。
此主張獲得法國都市居民強力支持,逐漸發展成全國性運動,於9月22日,有些城鎮限制汽車進入,只允許大眾運輸、無污染交通工具、自行車和行人等方式進城。
歐洲委員會及公共環境董事會決定提供「In Town, Without My Car!」此組織政治及經濟上的協助,制定無車日活動於每年9月22日舉辦。並將「無車日(Car Free Day)」之概念推廣至各國,擴大成為「歐洲易行週(European Mobility Week)」,響應的城市不斷增加,於99年,至今全球已有超過1,596個城市共同參與。
文章來源/ https://lcss.epa.gov.tw/LcssOldData/Default.aspx?Action=E5635C1CA9CB4CE7
延伸閱讀/
【文章分享】無車日Car Free Day 由無車政府Car Free Government 開始 2016.09.22
【文章分享】可以天天是「無車日」嗎?──國際無車日的期許 -
詳細資訊,請點選官網查詢:http://www.sila.org.sg/website/student-design-award/
Student Design Award 2016
The Student Design Awards Ceremony will be held on 1st October 2016 in conjunction with ArchiFest 2016 at the ArchiFest Pavilion in Raffles Place Park.
IMPORTANT DATES
14 July Notice of competition and Expression of Interest period begins
22 Aug Expression of Interest Deadline and Official Release of Entry Forms
31 August Submission of Entries Deadline
1 October Student Design Awards Ceremony at ArchiFest Pavilion
1 – 7 October Student Design Awards Exhibition at ArchiFest Pavilion
For full details of the competition, please download here.
-
挪威景觀設計師協會(the Norwegian Associ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將於105年4月15日舉辦春季大會「Byvrimmel - Swarming in the City」
有興趣的朋友們,詳細資訊請見活動資訊網址:http://iflaonline.org/event/conference-byvrimmel-swarming-in-the-city/轉貼資訊原文如下:
Dear friends of IFLA,It is my pleasure to announce that the Norwegian Associ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is organising spring-conference «Byvrimmel» - (i.e. "Swarming in the City»)
The Conference will take place April 15 in Clarion Hotel & Congress, Brattørkaia 1, Trondheim, Norway. The aim of the Conference is to review life in the city, from the brain-researchers presentation on how we orientate ourselves, to the architects’ recipe on sustainable living.
Please find attached the program of the Conference.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the Conference, please visit http://iflaonline.org/event/conference-byvrimmel-swarming-in-the-city/
-
IFLA美洲分會會議,將於2016年10月7-9日舉行,有興趣的會員可以看一下附件瞭解討論議題。
(點選圖片可觀看大圖↓↓)
-
Purpose
The IFLA Sir Geoffrey Jellicoe Awardis the highest honor that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can bestow upon a landscape architect. The Award recognises a living landscape architect whose lifetime achievements and contributions have had a unique and lasting impact on the welfare of society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on the promotion of the profess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award is bestowed annually on an individual whose work and achievements merit this recognition.Nomination Information
Nominations must include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a. A letter of nomination describing the nominee’s qualifications for the award, including his/her academic background and achievements, a summary of his/her work and its scope, and a review of the way that this work has contributed to the profess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its international practice. This should include the nominee’s education and highlights of his/her experience in teaching and lecturing, research/ innovation, practice,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 publishing, and any other international pursuits. The letter must be no more than three pages in length. (See Nomination Committee below for additional information to be requested from final candidates for the Award.)
b. A letter of support, including confirmation that nominee is a member in good standing, from the nominee’s member association, or a letter of reference from another source attesting to the fact that the candidate is qualified to work in the field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that the documents presented are a true reflection of the candidate’s contribution to the profession,must be submitted if someone other than the member association is the nominator.
c. Contact information for both the nominator(s) and nominee, including name, address, email address and phone contact information.
d. All nomination material must be submitted in English.
Submission of Nominations – Due 24 October 2015
Nominations for the Sir Geoffrey Jellicoe Award must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to the Administrative Headquart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in care of:Ben Roberts
IFLA Executive Director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IFLA)
director@iflaonline.org Tel: +32 495 568 285活動網址:http://iflaonline.org/award2016/
-
TASTING THE LANDSCAPE53° IFLA World Congress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Turin, Italy, 20 – 22 April 2016The 53° IFLA World Congress will be held in Turin, Italy, from April 20th to 22nd 2016, organized by the Italian Associ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IAPP).
The present Call for Abstracts aims to solicit an exploration of the theme ‘Tasting the Landscape’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 focusing on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oject as the determinant of change towards achieving the best possible quality of spaces and places.
We are calling for abstracts that show the diversity of approaches and experiences possible at every scale as evidence that professional skill and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nd social realities can make all the difference and allow people to truly "taste" their landscapes. Read moreCancella iscrizione | Unsubscribe | Email inviata con MailUp
-
IFLA Europe proudly announces the launch of its Young Professionals Competition on the theme „Use of trees and vegetation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resilient urban areas”.The competition is open to entries from 15th June 2015. The deadline for submitting contributions is 1st September 2015. The results will be announced in September 2015.
IFLA Europe including EFLA (European Foundation f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as held Landscape Architectural design competitions since the 1990´s. 2015 IFLA Europe Young Professionals Competition will build on the success and lessons learned from previous competitions and is anticipated to further develop the visibility and the possibilities for collaboration with National Associations, Universities and the Landscape Industries.
There are three categories for Young Professionals – for graduates but also students of post graduate diploma or masters programmes as per above i.e a student/alumnus of a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urse or a practitioner in the field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 Conceptual projects
B Projects realized and constructed (photos, sketches, analyses, plans etc. of actually existing, realized projects).
C Ideas: a broad category which includes any creative work relative to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hoto, collage, animations, short essays, drawings, poetry...).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the competi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and other details, please visithttp://youthcompetition.iflaeurope.eu/
-
2014 Landscape EXPO 景觀博覽會 精彩花絮
主辦單位:台灣造園景觀學會、中華民國景觀學會、中華民國景觀工程商業同業公會
活動頁面:http://www.landscape.org.tw/news/announce/94
影片版權:中華民國景觀學會
攝影/後製/編輯:經典+原典影像室 潘世豪 Harley Pan -
從1991年開始,國土三法之一的海岸法草案就多次進出立法院,第一屆到第八屆的立法委員,幾乎每一屆都曾看見海岸法的草案;每當我們看到海岸線被踐踏、沿海一公里盡是工廠、廢汙水排放口、渡假村,面對東海岸眾多開發案時,總是大力呼籲要有一個對海岸可管理的法源!
在許多人的努力下,昨天終於通過了海岸管理法,讓海岸開發有個適當管理的依據。(即時新聞:http://bit.ly/1DZW08f)但還有許多工作待努力,未來半年內要劃定的海岸範圍將是兵家必爭之地,更希望能加速公告整體海岸管理計畫,讓一、二級海岸保護區、防護區的範圍能夠真正落實保護海岸線的使命。
◎ 東海岸要喘息 花東沿海保護區禁止大型開發:http://bit.ly/1yHOFZz
◎ 台灣山地、都市、農業區到海岸地帶的挑戰:http://bit.ly/15v5FFK
◎ 海岸管理法三讀 飯店不能圈沙灘:http://bit.ly/1yH6d6v
文章轉載自 地球公民基金會臉書【延伸閱讀相關新聞】 -
立法委員:邱文彥
標題:國是論壇:從伯朗大道 寄望《景觀法》
影音內容摘錄:
邱文彥立委:「我們對於景觀沒有認定的標準及分級管理制度,…新的景觀法包括制定國家景觀政策綱領及設置景觀的諮詢委員會,…要將台灣重要的景觀能夠依國家級、地方級來評定分級管理。在制度的保護裡面,…重要景觀區只有在一定規模或特定必要才有景觀師來簽證,所以新的制度並非排他性。…,希望建築師及專業技師能以開放、自信、包容的態度,來接納新的景觀法。…,使全台有16景觀系所培養超過2萬名的景觀從業人員,有公平合理的競爭機會,來貢獻國家、保護重要景觀。」
請點選以下影音觀看,或按此連結:http://media.ly.gov.tw/page.jsp?id=284153 -
我們已書寫歷史,但挑戰依舊沈重! 請大家再接再厲,持續加溫! 李素馨
感謝各位朋友參加「11·11景觀 Peace GO」,雖然天公不作美,但澆不熄我們的熱情,超過三千人的參與,台灣地圖湧入人數高達二千人,催生景觀法連署人數破萬。這是一場成功凝聚景觀人力量的運動! 透過這次活動,我們已將景觀科系學校師生、相關景觀產業(包括景觀規劃設計、工程界、綠化苗圃)、各縣市景觀總顧問、環境NGO團體串連起來。我們獲得有遠見理念的政治人士、具指標意義的16位傑出建築師,和許許多多的土木、水利、建築……朋友的支持聲援。這是一場只問環境、不分藍綠、跨黨派、跨領域、跨世代的社會運動。我們已經書寫歷史,開啟台灣景觀的新頁!
景觀立法是一條漫長而艱困的路程,自91年研擬環境景觀法草案,至今滿十年,面對政府的推、拖、怠慢,等待已使得台灣環境、景觀落後世界,我們不能再等了! 台灣面對氣候變遷與全球化經濟的競爭,對於環境的開發,須要有生態體系的整體思維、生活美學的內涵與綠色產業的創新,這就是景觀專業價值之所在。而景觀師依據日內瓦國際勞工事務部職業分類,早已列為國際標準職業之一,臺灣在這方面不僅落後歐美澳日等先進國家,也落後於亞洲其它國家,台灣需要和國際接軌。
景觀是國家進步的象徵,是國民共有共享的社會資產,近年國民對於生活週遭景觀、公共環境品質,乃至於國土美學的關懷,已積極參與行動。因此我們要從公民社會的參與,由教室、辦公室,走上街道、廣場公共空間,將民眾、社區、和團體的力量展現出來,以由下而上參與的方式,建立起台灣各地的景觀保護制度,進而建立全國共同景觀規範制度,將景觀權的概念落實在實體法中,並確保景觀專業價值的認定與尊重。
這次辦理大型串連活動,我們沒有足夠經費和人力,感謝景觀工程同業公會全聯會、台灣造園景觀學會共同主辦,綠屋頂暨立體綠化協會、田尾公路花園發展協會贊助花卉。顧問團隊喻肇青、郭瓊瑩、汪荷清、許榮輝、古禮淳、侯錦雄等老師,執行小組三位副理事長劉柏宏、王秀娟、王光宇、秘書長蔡淑美,和一群有活力、有創意、有熱情的秘書群們,及170餘位的志工、無數的好友,在此無法一一細數,感謝你們深情無私的付出與支持,我們才能成功的辦完這個活動!
但是,我們未來的挑戰依舊沈重,這只是轉捩點的開端而已,景觀權是基本人權,我們要宣揚景觀人對環境的理念價值,請用景觀人的創意吸引全台民眾及媒體的目光,請努力的將你們的想法以文字、照片、影片、或是微電影廣傳出去,也許是在facebook、部落格、youtube,如果你的身邊有相熟的記者媒體朋友,請將我們運動的理念告訴他們,邀請他們幫忙報導!
在此再度感謝大家的參與及鼓勵,我們還要繼續下一步的行動,不論在立法院、行政院、或在社會各角落,我們希望在這屆立法委員任內達成目標。這是一場面對台灣、面對這塊土地、面對孩子未來的社會運動,需要更多景觀人、關心環境及關愛土地的力量! 若您願意加入義工之列,請和我們聯絡,若您願意支助本計畫,也請匯款至景觀法推動活動專戶。
請大家繼續堅持不懈,我深信,我們做的到!
熱情的您願意加入,請和我們聯絡: 1111peacego@gmail.com匯款至活動專戶戶名:中華民國景觀學會 銀行:第一銀行 古亭分行 帳號:171-10-072425
感謝以下個人及團體單位,目前催生景觀法/景觀專頁證照連署已達到10733人摟!!【紙本連署】
上境科技有限公司 52人
老圃造園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84人
大凡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7人
綠波國際環境設計 10人
怡興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12人
禾拓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22人
皓宇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212人
境界設計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4人
中景景觀公司 5人
造璟景觀設計有限公司 4人
日商高野景觀規劃有限公司 50人
黃苑景觀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100人
六國景觀設計有限公司 22人
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43人
風禾景觀生態顧問有限公司 10人
綠第景觀有限公司30人
台灣景觀工程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 1532人
元皓工程有限公司 5人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 33人AECOM 6人陳傳宗建築事務所 10人頂築工程顧問有限公司10人經典工程顧問公司116人衍生工程顧問公司 126人京永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3人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 58人輔仁大學景觀設計學系 690人
台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 61人
華梵大學環境與防災設計學系143人
中華大學景觀系152人
勤益科技大學景觀系366人
朝陽科技大學景都系132人
嘉義大學景觀系300人屏東科技大學景觀暨遊憩管理 44人明道大學景觀設計學系 54人中原大學景觀學系623人桃園高級農工 122人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195人東海大學景觀系 833人逢甲大學景觀遊憩碩士學位學程 106人文化大學景觀學系 278人中興大學園藝系 20人北門農工 83人
【個人紙本連署】 378人【網路連署】
個人連署數 619人
團體連署數 18個
已加入連署之團體或組織:
大城環境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珍宇設計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中華民國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賴澤君建築師事務所
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
中華大學景觀建築學系
里埕設計工坊大猩猩綠色游擊隊 GorillaGuerrillaforPeople建榮室內裝修有限公司 JRID戶外空間可及性設計研究中心 OADRC徐郁富建築師事務所吳德賢建築師事務所唐眞眞建築師事務所 Tang's Architects & Associates新店碧潭護橋護樹志工隊行遠建築師事務所行遠國際工程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Progressive Environmental INC.築公坊設計事務所 WA
-
-
立法委員:邱文彥
標題:質詢:以開放態度接納景觀法與景觀師
影音內容摘錄:
邱文彥立委:「公共工程已由過去的生態工法轉變成"永續"的角度,...但臺灣現在有許多公共工程令人憂心,...內政部與景觀界也認為景觀法有成立的必要,...工程會是否能持開放態度,讓景觀界與建築師、土木技師成為夥伴關係....。」
請點選以下影音觀看,或按此連結:http://media.ly.gov.tw/page.jsp?id=283755資料來源:立法委員影音資料查詢系統 -
景觀學會20周年年會會場首映的【景觀學會HD影片系列- 開放空間篇】 正式上映!拍攝這支片子的目的之一,是希望大眾更了解景觀專業。也歡迎愛景觀的大家、各個努力奮鬥的景觀師們,幫我們轉貼,讓你身邊更多人了解景觀專業的重要喔!影片介紹:景觀學會高畫質短片系列第二篇- 開放空間篇,以都市生態面向「高雄中都濕地公園」與都市活動面向「台中草悟道」兩者題材鋪陳呈現。在現今強烈都市化的人類社會中,開放空間的品質可說是直接影響人的每日生活。而開放空間的設計者,景觀師(或稱景觀建築師 landscape architects)更在整個環境規劃設計的專業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決策者可決策我們生活中些許空間的未來,景觀師則可做詳細的分析、統籌、收集民意、規劃設計,告訴決策者如何做才可平衡民意又兼顧生態、永續、美學、以及社會面向。本片導演希望藉著近期台灣兩件優秀景觀設計案例,使大眾更了解景觀專業。本片配合【景觀學會20週年年會】於2014/02/22在台大霖澤館國際會議廳首映,片尾濃縮了景觀屆過去為台灣奮鬥的前輩、老師,給學會生日祝福的話。
製作人: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劉柏宏理事長
導演、製片統籌、攝影、後製:潘世豪 Harley Pan影片 credits:
高雄中都濕地公園設計者- 中冶環境造形顧問有限公司及郭中端老師
台中草悟道設計者(規劃期AECOM+環藝)- 環藝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及潘一如老師
感謝配合採訪拍攝的凌德麟教授、李如儀老師、郭瓊瑩主任、劉柏宏老師
感謝拍攝助理涂晉瑜、景觀學會每日辛苦奮鬥的秘書群、以及配合拍攝的空間使用者們 -
(圖說)國民黨立法委員邱文彥(左)13日致贈中華民國立法院紀念品,給來台參與城市美學相關法令與技師制度催生記者會的哈佛大學景觀系教授Carl Steinitz(右)。(圖文/姜林佑)
【記者劉仲書台北報導】「景觀」有各種不同面向,從人文歷史、文化、自然生態,花園、街角,到學校、公園,甚至到河川與海岸線,生活環境該如何獲得舒適,得從整個系統來進行思考。台灣長期經濟發展之下,造成環境資源破壞,城市鄉鎮欠缺整體規劃,對此,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哈佛大學景觀建築與規畫系教授Carl Steinitz,以及立法委員邱文彥、姚文智於13日召開記者會,希望催生「景觀法」與「景觀技師」制度,打造台灣美景。美感需與自然共存
Carl Steinitz說,維護自然環境需要很好的構思,景觀師就像理髮師,首先要保住原來的頭髮,就是自然生態與既有的人文環境,接著去修剪,剪出一個理想有創意的造型,一個有美感的城市景觀需要與自然共存。他說,國外已經有很多景觀專業制度,在美國各州、加拿大,以及歐洲各國都有景觀師執照,他很訝異台灣的市政、都市計畫、土木建築、景觀建築這4個跟設計有關的專業,其中3個已經有證照制度,唯獨最重要的景觀建築師付之闕如。「若景觀是錯的,所有的規劃都是錯的。」他說,世界很多城市都跟台北一樣,位在一個球的中心,例如美國的Denver市,看到那裡的山是每位市民的權利,若有任何東西擋到侵犯了視覺權,提出法律告訴。
姚文智說,大家可以去看小碧潭捷運站的美河市建案,不但分配比例充滿了官商勾結,還破壞了新店溪畔景觀,而大安森林公園的捷運站跟環境也扞格不入,用玻璃帷幕造成都市的熱島效應。他不避諱地說,台灣有許多的名山古剎,包含慈濟、中台禪寺,以及很多靈骨塔,統統都違反了美麗台灣的價值,這些齊柏林都閃過、沒拍出來。
文化大學景觀學系主任郭瓊瑩指出,全台灣有16所學校有景觀系,學生畢業後卻沒有專業身分證,對教育來說是資源浪費,過去一直推行景觀證照都不被重視。她說,去年美國ASLA(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頒給芝加哥的女市長,因為她推行屋頂種菜,只花重大公共建設的零頭就讓市民很有感,景觀可以「治療」,老年人動手種花、看花,可以延緩老年癡呆症,對自閉症的小孩也有療癒功能。她說,對決策者而言,健康與療癒是最急迫的政策。
籲國人共建景觀概念
紐約景觀建築師林開泰也分享了紐約的例子。他說,紐約前市長Bloomberg推動種100萬棵樹,「他是個生意人,精算出每種一棵樹如果花1塊錢,他就可以賺5塊4毛。」紐約也因此減少氣喘病患,這都要靠景觀法與景觀師,透過景觀概念來進行。景觀學會呼籲,景觀是國民共有共享的社會資產,兼具保育生態環境與維護人文歷史的功用,希望國人更重視景觀概念,並推動相關空間規劃與專業證照制度,真正改善城鄉的景觀品質。
▲立法院「景觀法」、「景觀技師」催生記者會簡報翻攝。(圖文/姜林佑)
本文亦刊載於 蕃薯藤YAM NEWS新聞
-
景觀法專題3(中央社記者曾盈瑜台北16日電)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邱文彥說,這會期將提景觀法草案,希望打破社會對景觀的木然;營建署說,內政部版草案已送行政院。
邱文彥日前在立法院舉辦「催生景觀法及景觀技師制度」記者會表示,已著手草擬景觀法草案,希望提升台灣美景、環境品質立法精神,獲81席跨黨派立委連署支持,待經與專家學者討論後,將在這會期提出。
他說,景觀專業在台灣遭漠視,台灣第一個大學景觀科系成立30年,至今沒有專業景觀師證照,凸顯台灣對景觀的「木然」。景觀是環境權、普世價值,希望透過立法喚起社會重視,確保重大建設有景觀師及民眾參與,打造土木技師、建築師與景觀師夥伴關係。
民主進步黨籍立委姚文智表示,有些建案,業主自己想擁有睥睨天下景觀,進而妨礙別人景觀;縱使建築師再優秀、設計的東西再好,放在不對的位置,都不可能造就整體美麗都市。
他說,台灣在景觀制度上,不只落後美國100多年,日本早在2004年就制定景觀法,希望透過立法維護美麗家園,別造成難以回復的醜陋。
內政部營建署都市計畫組科長廖建順表示,營建署早在民國91年擬出景觀法草案,但涉及許多需協調部分,尤其是建立專業制度方面有些爭議,加上草案到立法院後「屆期不連續」,草案已在立法院兩進兩出。
廖建順說,營建署去年已請地方主管機關討論草案爭議部分,並在去年12月再度把修改過的景觀法草案報行政院,目前正在待審查。1030216
本文亦刊載至 CNA中央通訊社 -
景觀法專題1(中央社記者曾盈瑜台北16日電)美國哈佛大學設計學院景觀建築與規劃系名譽教授史泰尼斯說,台北盆地景觀天際線亟需保護維持,應更重視景觀設計專業。
卡爾‧史泰尼斯(Carl Steinitz)二度訪台。當他受邀參加立法委員舉辦的「催生景觀法及景觀技師制度」記者會時,訝異這在台灣竟還是需被推廣、遊說議題。
史泰尼斯表示,土木工程、建築、城市規畫和景觀建築設計4個專業領域,台灣法律承認3個,最重要的卻沒被法律承認。
他說,土木工程與建築相當依賴科學依據,城市規畫則根植於法律、社會及經濟,景觀建築則須了解土壤、生態與水文。4個專業都很重要,無法單獨存在;其中任何一項出錯,全盤皆錯。
史泰尼斯表示,如果一個設計扼殺美景,這個作品就不該得到建築獎或計畫獎。
他說,世界上很多城市為山環繞,如南韓首爾、瑞士蘇黎世及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台北也是。
在丹佛,市民有權看到洛磯山脈景色,「如果你家可以看得到山,那是你的財產權;如果有人破壞了你的美景,你可以告他」,但史泰尼斯表示,當他第一次到訪台灣,就注意到淡水山上有3棟建築突破台北盆地天際線。
他說,他發現3件亟需景觀設計團隊領導改善的事,包括墾丁國家公園海岸線過度開發、保護台北景觀天際線及台北市北門旁高架橋,破壞古蹟與都市文化景觀。
史泰尼斯表示,在美國,景觀學被承認為專業超過150年,10校有景觀博士學位、70多校有碩士學位,且美國、加拿大、歐洲及亞洲多國有專業景觀師執照;台灣有15校教授景觀相關課程,但在台灣還不是經測驗、證照認可專業,台灣需重視、推動這個議題。本文亦刊載至 CNA中央通訊社
-
建築該如何看待景觀 / 呂欽文
前幾天,應友人的邀請,到景觀學會做了一次交流;他們希望我從建築的角度對他們近日推動的景觀立法提出看法。找我,當然是因為建改社的朋友向來是以「正面」、「友善」、「支持」的態度看待景觀這個專業。相對的,建築師公會的官方態度,則是站在「保護會員權益」的角度,排斥景觀「自立門戶」的行徑;表面上,公會是不迎不拒;骨子裏,卻是視之為離經叛道。所以,我這種私通敵營,其實是很容易遭到批判的。建築的緣起,不容否認是從遮風避雨的生物基本需求開始;不論水電、結構、土木、園藝,都是在為了滿足基本需求、或者是為増加基本需求以外的舒適性、安全性,而逐漸發展成的另一種專業。也因如此,人類文明的史書,常是以「建築」來統稱所有的工程行為。人類從穴居的茹毛飲血,到農業、畜牧、工業,再到今日的資訊時代,生活品質被要求的愈來愈高,分工,也因而越趨細膩;這是趨勢,更是必然。光一只手機,是多少行業、多少國家的團隊的整合的結果?!建築,何嘗不是如此!現代的建築空間,絕對需要藉助空調、燈光、音響、材料、構造、消防、給水、汙水、….的完美配合與表現。但,儘管我們不願承認,我們捫心自問,我們做為建築師的,懂得建築裏頭的這些相關領域有多少?景觀,在我們求學的時候,它的功能常是當立面畫不出來時劃兩棵樹擋一擋。妙的是,在真實的建築實務裏,我們也常拿景觀作為我們的遮羞布,那裏不好看就種種樹、做點景觀,轉移注意力。當然,景觀這個專業的真實功能,遠遠超過上面提到的種種樹遮遮羞的建築花瓶的功能!然而,雖然我們知道景觀存在的必要性,但我們有多少人知道要種什麼樹,如何做景觀?!在生態節能的今日與未來的世界,景觀代表的是一種健康生活;空氣、陽光、與水,這在建築領域裏朗朗上口的核心元素,哪一樣不是景觀的一部分。建築師懂得景觀能產出的表現,但建築師不必然懂如何表現出景觀;就如同建築師懂機電能表現出的效果,但不懂如何搞機電。因此,當建築願意將空調水電消防汙水當作一種專業看待、願意接受這些專業的簽證的同時,為什麼不能將景觀作為一種專業,也接受他們法定存在的事實呢?如果到今日,建築師仍將景觀看作是搞花花草草的事,那他不是無知就是鴕鳥!「保護會員權益」,這個神主牌永遠主導了建築界的思維,即使心裏有千百個了解景觀的重要性,但還是不願意將景觀被從建築的領土切割出去,成為獨立的專業。我個人也常問自己,建築會不會越來越式微了;一個個離家出走,建築還剩下什麼?我也知道很多公會的朋友在唸:你們一天到晚支持消防獨立景觀分家的,都是設計能力好像不錯,競圖屢屢上榜,業務不愁,講這些傷害建築的話來沽名釣譽!罵得似乎義正言詞!我自己的看法是:不是自己往臉上貼金,建築師的格局與主導性仍然不是任何一個相關行業能夠匹敵的。各個行業儘管有各自的特殊專長,但離開了建築,離開了這個建築團隊,他們可能什麼都不是,至少無法完成建築之所以是建築的實質環境;建築師,儘管某些時候會跛腳,但畢竟仍得由他來扮演統合支配的角色。醫師的地位,不因麻醉師、藥劑師的存在而支解;同樣的,建築師的存在,不會因其他技師的存在而崩盤。重要的,是做為統合角色的建築師,是否有足夠的本職學能駕馭相關領域而不是被相關領域所駕馭。建築師的式微,不在於其他專業的分工獨立,不在於是否懂得各個領域的細微技術,而應在於能否從更高的角度、更全面的品質視野,穿針引線、領導建築團隊、引領團隊成員發揮最佳表現。建築該怎麼看待景觀,答案應該是很清楚的。尊重別人是一種專業的事實!當我們尊重別人時,別人也會回過頭來尊重我們,不是嗎?只有不學無術的人,才會竟日惶惶不安於失去所有!此篇文章公開於FB社團【建築改革社(建改社)】 專頁,並分享於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粉絲專頁
-
(102年12月08日 自由時報)
看不見的台灣 還有很多地方
行政院長看了紀錄片《看見台灣》後,指示成立專案小組,召開跨部會會議,針對片中提到的問題,初步區分為盜採砂土、山坡地超量利用、國土永續發展三大區塊進行研議、改善。
事實上,《看見台灣》所呈現的國土環境議題,不是近來才發生,多少關心臺灣的環境團體歷年來用各種不同的表達方式,告訴政府應注意相關的環境問題。就連內政部長李鴻源在擔任部長前後,也透過許多不同的場合演講,闡述這些已存在、或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問題。顯然李部長的演講,再怎麼精彩,也不如這部紀錄片所帶來的衝擊效應。難道是因為《看見台灣》的壓力,行政院「不得不」成立專案小組?令人好奇。否則,豈不顯示江院長原來都不知道臺灣的國土問題,經過本片提醒才開始關心?
從事景觀規劃設計專業工作的我們,很早就依賴齊柏林及另一位空拍攝影師陳敏明的照片,來解讀、判斷國土景觀,發掘需要被復育的環境生態,並透過規劃設計來保護或改善被破壞的國土環境。地面勘查配合空中攝影的印證,使不管是城市、鄉村、森林、河川、濕地及海洋,都能透過更真實資訊,提供專業的都市、城鄉環境等國土規劃設計工作更準確的參考。所以我們早就深深瞭解齊柏林與陳敏明所從事的工作以及辛苦代價,我們恭喜《看見台灣》的成功,更期望民眾與政府也一起更嚴肅、更愛護臺灣!
《看見台灣》讓大家知道她的美麗,也看到我們對她所做的傷害,但請大家,尤其是相關官員,千萬別忽略了,臺灣土地及景觀,還有許多直升機到不了、拍不到的美麗與問題。《看見台灣》只是冰山一角。我們需要看見更多、更廣、更細的臺灣!
劉柏宏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理事長)
本文章內容已刊登於102年12月8日 自由時報報紙及自由電子報自由廣場
-
提供102/10/24「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景觀美質評估技術規範建置案草案研商公聽會」資訊
景觀評估技術規範(草案)
一、依據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第四十九條規定訂定景觀評估技術規範。
二、 辦理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時,其景觀評估作業應依本技術規範之規定辦理,本規範未規定者,依其他相關法令規定辦理。
三、 辦理開發行為景觀評估技術規範操作時,應依據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內容規定辦理。
四、 景觀評估技術規範操作主要針對開發行為所在位置與其可能影響之周圍環境,造成視覺景觀上之變化及影響進行調查與描述,其內容應包括:(一)景觀現況調查;(二)景觀現況分析;(三)景觀影響預測。
五、 景觀評估作業步驟、項目及方法,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景觀現況調查,其操作項目包括:開發行為基礎資料說明、開發行為之景觀調查範圍說明、開發行為之景觀調查範圍景觀資料調查,景觀現況調查時間/頻率說明、景觀調查資料來源取得說明等內容,請依照景觀評估技術規範附件一內容辦理。
(二) 景觀現況分析,其操作項目包括:可見視域範圍調查與分析、景觀控制點選取、景觀現況分析結果,請依照景觀評估技術規範附件二內容辦理。
(三) 景觀影響預測,其操作項目包括:開發前、中、後視覺景觀模擬、開發前後景觀變化程度操作、景觀影響預測,請依照景觀評估技術規範附件三內容辦理。並應依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之規定,在環境影響說明書或環境影響評估書相關章節,提出減輕或避免不利環境影響之對策。
六、 各類型開發行為,須進行完上述(一)景觀現況資料調查項目後,確認開發行為因所在區位或開發行為特性與景觀無顯著關聯者,得免進行上述(二)、(三)相關項目之作業。但須敘明理由。
七、 本技術規範公告後施行。
(完整簡報檔內容詳見檔案下載)
-
今年11月東海大學景觀學系將舉辦30周年系慶,身為第一屆系友的我卻仍然感到失落。民國7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開始有能力思考環境品質與環境保護,因此而有國家公園、國家風景區的陸續設立,城市中的公園綠地也成為環境品質的重要指標。新興的景觀專業教育正符合台灣大步邁向已開發國家的人才培育需求,早期畢業的系友許多再到英美攻讀碩博士學位,進一步學習國外發展已有百年歷史的專業理念與技能,希望能對台灣的環境作出貢獻。
猶記得約20年前台灣在圓山飯店舉辦IFLA(國際景觀建築師聯盟)年會,與會國際專家學者與國內產官學界共聚一堂,發表的專業設計作品與學術論文帶來許多省思與啟發。年會前的籌備階段我與郭瓊瑩教授兩位學校老師親赴印尼、新加坡、泰國與香港進行年會活動的宣傳與貴賓邀請,各國景觀建築師協會理事長均熱情招待,後來也都親自帶隊與會。當時我發現多數東南亞國家雖在經濟發展上不如台灣,但在景觀專業的發展與認證卻早台灣一步,更遑論歐美各國與東北亞之韓國與日本,都有相當成熟的景觀專業組織與景觀教育。20年過去,當時生活貧窮與資訊封鎖的中國大陸即將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景觀設計更是近年十大火紅產業,2011年在中國蘇州盛大舉行IFLA年度盛會,台灣培養的許多資深規劃設計師被挖角到對岸一展長才,某些省分地區也陸續開始專業認證的檢覈與考試。台灣呢?政府的不積極作為與遇事妥協態度使得景觀專業認證原地踏步!
近年「景觀」在台灣已經被濫用成為一個注重表象美化的流行名詞,在建案廣告中出現最多!大眾對景觀的淺薄認知絕非專業之福。景觀專業教育是以環境規劃設計為核心訓練課程,而規劃設計所探討議題之多樣性與深度需要學習培養許多科學知識與人文素養,對策之提出更是需要學校與業界的不斷訓練,才能根基於土地適宜性、精準判斷決策、善用專業技術與美學感知來成就與維持高品質的環境。這些專業策略不僅只是創造性的景觀,更重要的是對於台灣脆弱的環境特質提出包含保育保護與復育再生的各種實質規劃設計內容,尤其著重系統性的空間思考與因地制宜的細膩設計手法,優秀的景觀專業人才絕非其他專業所能取代!
將近23年的教學生涯有幸遇到許多具有豐厚潛力的學生,他們對環境充滿使命感,也富含人文關懷,更具有嫻熟的專業能力,然而台灣並不友善的執業環境與缺少證照造成的不公平競爭,使我們的年輕學子在畢業努力多年後轉業或選擇留在專業可以完整發揮的其他國家。台灣的環境在全球氣候變遷與經濟景氣循環中顯得更為不穩定,20年來我們不斷的努力,歷經如過江之鯽的各任機關首長仍然無法成就專業認證,這是我們與國際專業者所無法理解的!景觀專業執業環境的不健全造成許多優秀專業人才的流失,同時間許多非具專業能力的景觀規劃設計與工程則持續破壞台灣環境,專業認證可以改善長期以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大幅提昇政府景觀公共工程設計品質,也讓學界培育的優秀人才得以持續為台灣環境共同努力!
王秀娟 (輔仁大學景觀設計學系系主任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副理事長)
-
蘇拉颱風又讓我們再一次見證豪雨驚人雨量對台灣所造成毀滅性的衝擊,淹沒街道、城鎮、農產、破壞道路、基礎設施、引發山洪、土石流、甚至滅村。同樣的今年北京遭遇61年來最大暴雨,造成數十人死亡;而在世界的另一端加拿大、美國東岸遭逢大旱,造成農作物枯亡、糧食危機,美國中西部遭逢25年來最大的旱災,苦無可飲用的淡水資源。極端氣候出現的洪旱,已經變成常態化,成為全球化經濟發展下最重要的課題,環境的治理必須用整體環境景觀生態的思維,將基礎設施整合為綠地基礎設施,做最基本的環境改造。
今年暑假藉由參加研討會與國際研究機會,到北美加拿大和美國東西幾個城市收集資料,進行有關低碳城市、低碳旅遊之研究,旅途中在維多利亞(Victoria)和西雅圖(Seattle)常看見街道在進行的工程是將一段段的綠帶改為貯留水的「雨水綠帶」,將停車場、廣場打開,做地下貯留水的「雨水花園」。都市公園綠地不再只是美麗觀賞的景觀,許多的綠地和閒置空地,透過第三部門基金會運作,設置都市農園(community farm),讓社區居民互動交流,提高社區意識,也呼應食用在地食物,降低食物里程,此兼具社會、農業與生態意涵的政策,種菜已成為都市居民最熱衷的活動,有時要申請到一單位農園要等候好幾年的時間。而美國在推行綠建築(LEED)制度之外,美國景觀學會(ASLA)更提出永續基地倡議(Sustainable Site Initiative) 指標,包括永續規劃、永續景觀以整合環境的開發,例如大力推動「低衝擊設計手法」(Low Impact Design, LID)的觀念,在參訪High point社區,見到為確保水文的土地整體考量理念,落實到整個社區的每一塊土地,每一塊開發基地須各自擔負部份水資源貯存、雨水調節、滯洪功能,讓水停留在基地,以減少地表徑流與洪峰集中。在多倫多市朋友告訴我他們所設計的案例,為達此規定,建築師、景觀師、水利技師不斷的從各種尺度來回討論、檢討,否則拿不到建築執照。同樣的,西雅圖新訂定建築規定,每一塊建築基地必須符合西雅圖綠色因子(Seatle Green Factor, SGF)的規定,才能取得執照。這樣的永續理念正在世界先進國家,如德國、瑞典、荷蘭、英國、日本、澳洲、加拿大等,都已落實在都市設計、景觀設計與建築計畫中。
如何將傳統工程的灰色基盤,改變為結合景觀生態理念成為以綠色基盤,達到治水、用水、與水共生,正是世界各國因應氣候變遷的城鄉建設基本理念。也許有人說台灣已有水利技、建築師周全的考量,對開發也要求計算逕流量,也有設計滯洪池啊! 但我們面對氣候變遷所造成生活環境的安全危險仍然不斷。因此,問題是我們是否檢討整體城市(或社區)面臨氣候變遷下滯洪規劃設計的規範? 審慎的思考城市的公園綠地基盤如何保障居民的健康與福祉?是否再檢討相關的建築、開發法律規範,以確保民眾的生存安全?如今,國土規劃法、景觀法、海岸法已躺了數十年,甚至濕地法又停滯了,立法諸公與台灣民眾們加油了!不要在每次暴風雨過後只能估計損失的金額和大量的發放補助金而已,而中央和地方在為補助金額吵得口沫橫飛,預防性的環境治理結合與時俱進的法令才能面對極端氣候帶給我們的考驗!
李素馨 (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教授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名譽理事長)
-
【2013台灣設計展暨台北設計城市展-展出影片】
在這環境意識高漲的時代,
我們所生活的都市空間正悄悄地變化著─
你發現了嗎?2016世界設計之都-設計攪動計畫
贊助單位: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景觀學會 -
活動時間:2013年6月28日(五) pm17:00~21:00活動地點:黃苑景觀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黃苑景觀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座落於高雄市三民區一處社區公寓中,家一樣的舒適工作環境令人稱羨,進門時所看見的並非想像中員工忙碌的景象,印入眼簾的是接天的木質書架陳列著各國案例書籍和公司歷年文件,踩著室內拖鞋踏著淡咖啡色拼木地板使初次到來的拘束感消除許多。活動即將開始,人員陸續來到,接著大夥開始一邊閒話家常,一邊享用現場準備的美味餐點,氣氛融洽。
本次open house活動黃苑公司分享了三件中南部地區之景觀案例,台南佳里中山公園神社歷史步道以日治時期及地方傳統文化之歷史脈絡來組織園區配置,恢復舊有神社步道,並將台江在地文化融入設計之中;屏東萬年溪案,將水泥柱敲除再利用製成石籠,並栽種水生植物營造生態河道。期間部分位於河段旁居民原因流浪漢留駐問題反對在社區前鋪設木棧平台,經歷多次溝通協調之後,也因看見了前面河段的成功先例,大家變為更加積極,自願著手進行木棧平台的自主管理;屏東千禧水花園位於萬年溪北端,試圖將園區三個汙染源所排放之汙水透過生態水池淨化,但由於所在位置過去原為墓園,因民間信仰的關係難以進行大幅改造,故退而求其次,仍努力將生態概念置入園區中,將設有大量的RC構造的區域採減量設計轉變成為更加透水生態的軟性配置,使空間更為容易親近。
活動現場氣氛熱絡,彼此將實務上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提出來交流討論,也感謝大家不遠千里百忙中抽空來參加open house活動,希望本次活動對於實務上諸多問題的討論,能夠為景觀執業環境帶來一些改善的方向。
-
近年台灣國民生活素養大幅提升,具有國際公民的視野,對於生活週遭景觀以至於國土美學更趨重視。政府於邁入具國際競爭性之二十一世紀永續環境發展之際,雖已投入相當之資源挽救因地球極端氣候、國際經濟疲弱等因素所造成日益惡化之環境品質與生活素質,惟整體生活環境品質仍未能提昇,城鄉風貌混亂,缺乏特色。面對全球化激烈競爭之際,如何強化國人景觀價值、整頓環境景觀,提昇整體生活環境品質,實為我國欲掙脫轉型瓶頸,重建國際形象之重要關鍵。
就國際趨勢發展而言,先進國家如美國、日本、澳洲、英國、荷蘭等多已設置相關景觀法制與專業證照制度,如英國Town and Country Amenity Act、日本景觀法,德國在國土空間規劃以景觀計畫和空間計畫並行,而歐洲各國亦訂定景觀公約(European Landscape Convention)以保護、保育重要景觀資源。根據日內瓦國際勞工事務所(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Geneva)公布的國際標準職業分類 (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Occupations),景觀師(landscape architect)已列為國際標準職業之一,全世界已開發國家大多已有景觀專業執業的法治認證。近年亞洲各國亦普遍認同其專業性,如中國、香港、日本、南韓、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等,臺灣周邊各國近年來都已成立景觀專業證照制度,臺灣在這方面不僅落後世界,也落後於亞洲其它國家。
鑑於景觀是國民共有共享的社會資產理念,為加強優美國土保育及增進國民福祉,依法針對景觀資源豐富地區加以規劃、保育、管理及維護,進行各地自然、人文及生活文化環境改善,增進城鄉風貌之在地特色,引進民間活力參與環境改造,並養成國民愛護及美化環境景觀之習性,以塑造優質生活環境,特擬具「景觀法」草案,計七章共二十五條,其要點如下:
一、本法之立法宗旨及用語之定義。(草案第一條及第三條)
二、本法之主管機關及各級主管機關之權責劃分。(草案第二條)
三、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擬訂景觀綱要計畫,作為擬訂景觀計畫或充實景觀規劃之準則,及推動景觀保育、管理及維護之指導原則;但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如為景觀資源規劃管理需要,得依其需求,於所轄行政區再訂定較詳細之景觀綱要計畫。(草案第四條)
四、直轄市、縣(市)景觀綱要計畫應表明之事項。(草案第五條)
五、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已訂定相關法規,實施景觀保育、管理及維護之地區,免依第五條規定指定為重點景觀地區;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擬訂景觀計畫之辦理程序。(草案第六條及第七條)
六、景觀計畫應表明事項;景觀計畫之擬訂、變更、審議、核定、發布及實施等事項之準用規定,及景觀綱要計畫與景觀計畫公告實施後,原已發佈實施之都市計畫及非都市土地分區使用計畫不能配合者,應即辦理檢討作必要之變更。(草案第八條、第九條及第十條)
七、重點景觀地區內達一定規模以上之重大開發或設施,於先期規劃階段,應就景觀相關事項與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諮詢、協商,並通過都市設計審議程序後,始得建築使用或施工、設置,以確保景觀品質;跨越二個以上直轄市、縣(市)行政轄區之設施,得由中央主管機關審決之;並明定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之審查期限;審查中遇有重大爭議無法解決時,得申請中央主管機關調處之,以利執行。(草案第十一條及第十二條)
八、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指定之重點景觀地區,有改善及維護必要者,應訂定景觀改善及維護計畫實施之,以落實景觀改善;至於重點景觀地區以外之地區,得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及各該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據實際情況與需要,訂定景觀改善及維護計畫實施之,未訂定景觀改善及維護計畫者,其位於都市計畫地區,於細部計畫加強景觀管制,位於非都市土地者,於申請開發許可時加強景觀規劃之審議,以資周延。(草案第十三條及第十四條)
九、景觀改善及維護計畫應表明之內容,以及景觀改善及維護應包括之項目,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依據地方情況與需要,就有關景觀美化、管理及維護之事項,於自治法規中作必要之規定,以利執行。(草案第十五條及第十六條)
十、景觀改善及維護計畫擬訂前與擬訂期間及擬訂後之民眾參與方式,以及景觀改善及維護計畫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核定發布實施後,應將發布地點及日期公告周知,以資周延。(草案第十七條)
十一、景觀改善及維護計畫經核定發布實施後,有關需配合實施景觀改善與維護部分,應限期通知土地、建築物或設施之所有權人、管理人、使用人或占用人,並令其依計畫所定期程配合實施改善。(草案第十八條)
十二、為維護景觀,塑造優質生活環境,公園、綠地、廣場、人行步道、人行天橋、地下道、高架橋樑及其他公共空間或公共設施,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獎勵由民間興建、修建或認養管理維護;並得鼓勵民間辦理公共設施之街道家具設置及營運管理,以擴大民間參與。(草案第十九條及第二十條)
十三、土地及建築物所有權人得成立組織,自行劃定地區範圍,擬具景觀改善及維護計畫,並取得一定比例私有土地及建築物所有權人之同意後,向當地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依本法所定有關景觀改善計畫之民眾參與、審議及核定程序辦理,以促進環境景觀之美化、管理及維護;至於土地及建築物所有權人自行擬訂景觀改善計畫之規劃及實施所需經費,則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就相關經費及景觀管理維護基金,酌予補助。(草案第二十一條)
十四、中央主管機關每年應定期舉辦各直轄市、縣(市)景觀之評鑑、獎勵及競賽,其評鑑結果並得作為下年度各項補助經費核撥之參考。(草案第二十二條)
十五、明列違反相關規定之處罰方式。(草案第二十三條)
十六、本法公布施行日期。(草案第二十四條)
十七、在中央主管機關指定規模以上之相關景觀業務,應由依法登記之景觀技師,或聘有景觀技師之技術顧問公司為之。(草案第二十五條)
(相關資料請下載檔案)
-
活動時間:2013年1月11日(星期五)活動地點:衍生工程顧問公司
在這難得晴朗的午後,衍生工程顧問公司分享其專業成長歷程。早在多年前衍生公司便領先為台灣的景觀帶來了如減法設計、減量美學、水岸翻軸等概念。王光宇老師與邱昱淂協理介紹了淡水河及七股將軍地區等規劃案例。創新思維、突破限制同時兼具務實性,是衍生公司的一貫專業風格:將原本淪為城市邊界的淡水河導向成為新的都市發展軸心;將大風烈日的鹽田一帶閒置空間引入活動使其再活化。
除了案例,活動中也對公司的經營方向做分享。衍生公司負責人李如儀老師雖對台灣景觀執業環境諸多不友善條件深感無奈,但多年來仍不斷培養景觀人才在各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也望大家多參與支持景觀學會活動,促進景觀界蓬勃發展,為台灣整體環境的改善盡一份心力。接著大家拍照留念,公司中擺設的模型引起了大家的興趣,活動也在一片歡談中結束。
-
前一陣子我美國的朋友來台灣旅遊,他們就像每位曾來過的外國友人,對台灣人的熱情、禮節、和善都印象深刻,但他們納悶的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五顏六色且一個比一個大的招牌?為什麼面向馬路綠帶的窗子佈滿鐵窗與空調主機?為什麼到處停滿了機車?為什麼每棟建築物都方方正正像學校似的?為什麼公園裏的設施比樹還多?為什麼海岸佈滿消波塊?為什麼市區周邊的山都被建築物給擋住了?為什麼一條馬路上的路燈有那麼多不同的造型和顏色?為什麼…?為什麼…?這麼多的為什麼,問得我即汗顏又無言,因為這也是我從事景觀專業工作最無力也最沮喪的部分。台灣的環境很多地方不只是雜亂沒特色,甚至可以說真的很醜。
近三十年來,台灣的經濟發展和國民所得水準不斷提升,但是居住品質、都市景觀、鄉村格調卻仍然缺乏美感氣質,甚至有不如從前的現象,雖然政府積極努力的透過各項公共建設,如內政部營建署的城鎮地貌改造、創造城鄉新風貌計畫、景觀綱要計畫;交通部觀光局的國家門戶計畫、觀光旗艦計畫;農委會水保局的富麗農村計畫、農村再生計畫;水利署河川局的河川環境營造計畫等,以提升環境與國人生活品質,但綜觀其結果,不難發現各新建工程仍多偏重在耐久性、結構性等的考量,植栽也多執著於原生性與季節變化,相對於環境美學的思考,如設施的比例、色彩、材質與整體質感;植栽層次的配比、色彩搭配與背景的協調等,則全憑主辦機關或少數審查委員個人專業的經驗,而無明確的標準,導致錢花得不少,城鄉環境卻仍各唱各的調,雜亂而無章。但是,國家整體視覺環境的不佳,不只國人無法獲益,同時也降低了台灣對國際旅遊人口的吸引力,英國傳通媒體執行長查爾斯‧蘭德利(Charles Landry)就說過,他在一本旅遊指南讀到「台北是世界上最醜的城市」,這樣的印象,甚至影響國際企業全球佈局時選擇台灣的機會。
國家整體景觀不佳的問題,除了台灣過去長時間被統治壓迫,人民因物資缺乏所遺留對環境品質的漠視之外,另一個先天不良的發展思維亦是造成環境景觀不佳的必然結果:從都市景觀的角度來說,台灣的都市只有平面而沒有三度空間的思考,原因就在都市規劃時完全以量來考量與分配,空間的概念,只停留在片段式剖面的高度與天際變化示意,而都市設計準則也多偏向概要性的文字敘述,整體觀之,就是缺乏都市視覺空間的延續性與城市美學的思維。另外若從非都市環境的角度來看台灣的鄉村聚落、山地部落,耕地水圳等,因政府長期只著重民眾生計與財產的提升,所以便宜行事的引水拉線、粗糙的混凝土工事、農具與農用廢棄物、簡陋的鐵皮違建、任其破敗閒置的房舍與空間等放眼可見,人民也養成了吵鬧就有錢來的習慣,環境改善是政府的事,就算閒著發呆也鮮少自理,能站出來投身公益的實在有限。地方選舉更導致公共建設求快求績效,而環境美學根本不在思考的範圍之內,只要有新建工程,就是在替人民做事,至於設計內容與外觀,則全看審查委員的專業與偏好。然而,要幾位不同專業的審查委員,可能連工程所在環境都不清楚的情形下,在短短的幾小時審查會議上負責為視覺景觀與環境美學作全面把關的工作,確實就像承接了不可能的任務,風險極高。
說到美學鑑賞,似乎每個人對美都有自己的看法,也都可以提出批判。確實,美是一種感覺,因人而異、見仁見智,審美觀受到個人成長環境、教育程度、見識多寡…等的經驗,而有不同的想法。但從鑑賞的角度,美其實還是可以比較與檢驗的,而且對於普遍美的事物,仍有同理心。近年國人出國旅遊的機會增加,對先進的歐美各國文化特色與環境景觀就有類似的讚嘆,在比對自己周邊的環境時,也經常聽到「他們能,為什麼我們不能」的批評。殊不知這是國家嚴謹把關與法令規範的成果,就拿我曾工作過的美國加州爾灣市(Irvine, California),不只全市的環境景觀樣貌有詳細的規範與清楚的開發限制,甚至小到建築外觀整修時所用的材料、顏色、植栽等都有嚴格的規定與審查機制,就怕整體景觀特色因一棟建築的更新或局部開發計畫而造成改變。台灣的教育體系一貫忽視美學訓練,國人對於環境與空間美的鑑賞力本已不足,再加上把關的機制不夠完善,所以一般民眾只能被動的接受各項創作設計,長期生活在醜陋雜亂的環境中,也只能默默的接受,如何提昇個人對於環境美學的品味的鍛鍊,確實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投注心力的。
從環境美學相關的專業教育科目與執業範疇來說,台灣的建築師是受過嚴格訓練的專業者,相較於一般專業,其與環境美學的關係也較為密切,然而建築師的訓練基礎仍以建築造型創意設計為發想,使用空間的規劃為方向,至於其與周邊實質環境的融合與自然環境變化的考量,能確實整體思考與配合的實是少之又少,再加上近年房市蓬勃發展,誇大式行銷廣告的推波助瀾,建築外觀就像世界博覽會一般爭奇鬥豔,日式極簡設計從城市到鄉村,隨處可見,歐式城堡緊鄰巴厘島式建築外觀,地中海風伴著江南園林式建築,個個造型超炫,但這就是台灣的景觀特色嗎?除了外觀造型炫麗搶眼之外,為求建蔽容積用到飽和,一幢幢像極了組合積木般的水泥高樓,其根本則是缺乏環境思維的混凝土雕塑,所造成的熱島效應與微氣候變化的影響,更有不可恢復的嚴重後果。近期快速發展的新北市淡水竹圍地區就是個最好的例子。不論歐、美、日本等國家,對於都市水岸景觀的規劃都非常的慎重,在河川兩岸的開發均嚴格規定與限制,以避免破壞或阻擋了河岸景觀,確保民眾最大的環境效益,反觀我們的竹圍紅樹林,原本水岸連接山景的美麗河岸景觀特色,被現在緊鄰中正東路上一整排超高大樓完全阻隔切斷,只求建築外觀突出搶眼,不管整體環境的協調,水岸景觀是第一排住戶擁有的特權,現在行經中正東路只感覺建築大樓逼近道路的壓迫感,再也感受不到青山綠水的水岸特色與順著山勢與水流所鼓動的微風,我們不僅要問,原來美麗的景觀誰可以為我們守護和把關?
再舉其他環境景觀的例子來說,前幾年積極推動的治水計畫,在永續環境的思潮與民意代表的重視之下,增加部分環境營造的預算經費,但在土木掛帥的領導下,河川環境營造仍以河防安全為優先,生態工程應用次之,而河川景觀與環境特色則屬枝微末節,重不重視就端看承案的水利技師及主辦單位長官們有沒有不怕麻煩的職業責任了。同樣的,都市計畫由通盤檢討或都市更新規範都市發展的涵容量,但對於都市特色與環境景觀的願景卻未能清楚勾勒與塑造,才會造成現在這樣的醜陋樣貌。
美學的學習與體悟雖非一朝一夕就能具備,但如果透過專業教育的培養與訓練,仍然可以運用前人或先進國家所累積的經驗與美學知識,找到基本的方法與原則,而這些方法,在大學教育各科系中,多半只有在與設計相關科系的課程中可以看到,若再仔細檢視這些系所開立的學科課程,能同時考量環境學、生態學、設計學與植物學的則就非常有限。
回過頭來再看看,國內大學設立景觀系所已逾二十年,有景觀系所的大專院校也超過十五座,我們真的要問為什麼不讓這些受過環境美學相關訓練的專業工作者來為我們的環境開發把關呢?的確,這些景觀系所畢業的學生,在各相關工程顧問界默默的努力著,但由於人少勢微,再加上沒有政府與人民賦予的專業簽證權,要發揮專業影響力,其實是心有餘而力未迨。好不容易現在有了各縣市景觀綱要計畫作為開發規劃的指導方針,但未來台灣的環境景觀還需要依循著景觀綱要計畫持續推動與落實,才能展現台灣的環境與景觀特色,而誰應該或者說誰能夠來為台灣的景觀環境把關呢?是以營建與工程為專業的土木技師、以建築造型特色為追求目標的建築師、著重都市發展與配比的都市計畫技師,還是以園藝栽培與應用為重點的園藝技師呢?……誰來把關呢?
鄧婉君 (怡興工程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副理事長)
-
活動時間:2012年6月8日(星期五)
活動地點:游明國建築師事務所
分享主題:景觀建築師與建築師如何合作規劃設計大陸規劃設計的趨勢景觀建築師在Master Planning的角色本次open house活動分享了大陸與台灣景觀設計案的操作差異,景觀設計思考模式在大陸目前欠缺對景觀生態、文化資源上的保護,多著重於開發,往往遺忘了在地的環境和需求,而身為一名景觀設計師在大陸可先去評估土地可利用區域,並做最適當的規劃,再由建築師運用可開發之地進行建築設計,相較於台灣有更完整的整體發展系統,而大陸在近幾年也因為城鎮急速發展,對於景觀相關人才需求極大,台灣景觀行業也紛紛進軍大陸市場,對於未來兩岸的交流將會更頻繁,此次的活動讓參與者也一同分享了兩地的國土政策思維與手法,大家都獲益良多,而游老師也提到台灣景觀法、景觀師、景觀技師目前推動狀況,強調景觀的重要性已是全球趨勢,台灣不能再拖延下去了,而目前景觀學會也正積極地推動中,希望大家能多關注景觀環境議題並協助發聲。
-
活動時間:2012年04月20日(星期五)活動地點:築境景觀設計有限公司分享主題:自然步道案例分享
活動這次在築境景觀設計公司舉辦。公司座落在環境清境優美的小型社區內,一進入公司內似乎來到了一個小家庭。公司內部保留了原有家庭式的隔間、房間大間點的隔間剛好可以成為二至三人的工作空間,彷彿又像是另外的一個小型工作室。各個空間在加上簡單的擺飾就像回到家一樣的舒適與自在,可惜我們來的這天遇到了雨季沒有與果子狸相遇。
這次的活動主題分享,呂老師選擇了『能高越嶺─東段步道整修工程委託設計監造工作』與我們分享。
與本案相關資訊為1.本案歷史:霧社事件 2.困難等級:第二類長型步道 3.引入活動類型:登山健行、自然體驗和森林浴。呂老師與我們介紹關於步道的坍方與步道生態工法的簡單說明,步道的坍方大多是因為缺乏排水系統加上人為的過度使用等等..才會在豪雨來襲時造成坍方。呂老師也說明了在他的步道生態工法是使用四大方向:1.自然2.文化3.美觀4.就地取材來運用,也因為這個案子的特殊性,請了當地的布農族來實行這次的施工,剛好幫助了當地原住民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中也兼顧到工作。
築境景觀設計的案例分享讓來參加此活動的大家感受到一個好的景觀設計者可以做到多方位的思考與實行是相當不容易,最後結束時大家還有種意猶未盡的感受,也讓我們在這雨天的周末有個豐富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