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盤溪畔綠廊道鄰近林口臺地與南崁溪,周邊自行車道及登山步道等遊憩資源豐富。營盤溪畔綠廊道預計串聯南崁溪水岸自行車道及桃林鐵路,形成更加完善的休憩網絡。
設計構想-完善自行車網絡,提升綠色交通機能
利用高鐵橋下的閒置空間,橫向串連既有自行車道。妥善利用高鐵橋下的日照遮蔭特性將自行車道設計在陰影下方,減緩喬木不足帶來的日曬問題。並將自行車道與高鐵維修通道整合,減少硬鋪面的面積。與河岸間的綠帶設計觀察小徑,引導人們的動線走進次生林,在有限的步道內增加觀察、享受蟲鳴鳥叫的機會。
高鐵橋下空間的蛻變-用原生植栽填滿高鐵橋下的荒地,將綠地引入都市
綠廊道的前身為高鐵橋下的荒地,環境以水泥化的設施為主。在高鐵橋的嚴格規範之下,最大限度的將自行車道外的區域綠化,種植誘蝶誘鳥的原生樹種,並保留原地貌的荒野,期望未來能將周邊淺山的生態引入營盤溪畔。
將空間留給自然描繪-透過荒野保護,維護生物棲地
自行車道及營盤溪畔間的綠帶中,將生長狀況良好的次生林及既有的埤塘遺跡演化而來的水漥草澤保留,使基地充滿荒野的美。特別是水漥草澤在烈日下為草叢,在大雨時積水,多變的棲地特色形成豐富的生態環境,是值得觀察生物的小空間。在這裡,褐頭鷦鶯、小雨蛙、雙白蜻蜓等原有的居民才是本體,人類們只能在有限的步道上遠遠觀察。
圖1 隱藏在樹林中的解說平台
圖2 河岸邊保留的荒野
圖3 穿梭在環境保留區的次生林小徑
圖4 高鐵橋柱下的耐陰綠帶
圖5 荒野保留區與橋下活動空間的關係
圖6 大榕樹廣場-與樹木對話的土丘
圖7 營盤溪畔與周邊景點串聯圖
結合維修動線的自行車道
1. 考量高鐵維管使用需求,將自行車道設計成 4 米寬,使動線能滿足人行、自行車、車輛通行。
2. 以強度較高的混凝土鋪面加強步道的承載能力,即使大型維管車輛也可順暢通行。
3. 各橋柱下先以一圈耐陰綠帶收集橋面上的雨水,外層一圈清碎石提供維修車輛的停靠空間。在這個設計小巧思中,清碎石鋪面既能與混凝土步道區分空間使用特質,又能減緩基地地表逕流,還能避免車輛壓壞草皮,而橋柱下的耐陰綠帶能柔化水泥設施帶來的僵硬感。
輕量化的跨河鋼橋-利用桁架結構加強結構,弱化量體
1. 桁架結構的受力特性使整座跨河鋼橋不用落柱於營盤溪,減少了河川棲地的破壞,優美的桁架線條使跨橋成了在這小小的綠地空間中的特色亮點。
2. 由於兩側的社區緊鄰著營盤溪,限縮了跨橋的施作空間,因此跨橋需先行在工廠焊接成兩組單元,運載至現場後吊裝組裝,以這樣的施工方式解決現況的難題。
3. 在跨橋上,服務的不僅是通行的需求,人們也能以俯瞰的視角觀察河中的魚與低空盤旋的鳥類。
4. 夜晚,間接的照明使鋼構跨橋散發著微弱的光芒,既不打擾人們的生活,也能帶來安全舒適的漫步空間。
圖8 結合了休憩座椅的跨橋
圖9 景觀鋼構跨橋銜接既有公園兩岸
圖10 優美的桁架線條
圖11 混凝土自行車道、橋柱下綠帶及清碎石
作品名稱:桃園市蘆竹區營盤溪畔綠廊串接(縫合)
計畫
主辦單位:桃園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地 點:桃園市蘆竹區
主 持 人:陳慶安
參與人員:林大元、葉容榕、陳威佑、詹為傑、
丘鈞霆、何育庭
景觀設計:青境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用 途:自行車道串連、都市開放綠地空間
材 料:混凝土拉毛、塑木、高壓混凝土磚、
清碎石
施工時間:2024/01-20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