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專業被忽視,台灣環境的損失

新興的景觀專業教育正符合台灣大步邁向已開發國家的人才培育需求...

2013-11-11

    今年11月東海大學景觀學系將舉辦30周年系慶,身為第一屆系友的我卻仍然感到失落。民國7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開始有能力思考環境品質與環境保護,因此而有國家公園、國家風景區的陸續設立,城市中的公園綠地也成為環境品質的重要指標。新興的景觀專業教育正符合台灣大步邁向已開發國家的人才培育需求,早期畢業的系友許多再到英美攻讀碩博士學位,進一步學習國外發展已有百年歷史的專業理念與技能,希望能對台灣的環境作出貢獻。

    猶記得約20年前台灣在圓山飯店舉辦IFLA(國際景觀建築師聯盟)年會,與會國際專家學者與國內產官學界共聚一堂,發表的專業設計作品與學術論文帶來許多省思與啟發。年會前的籌備階段我與郭瓊瑩教授兩位學校老師親赴印尼、新加坡、泰國與香港進行年會活動的宣傳與貴賓邀請,各國景觀建築師協會理事長均熱情招待,後來也都親自帶隊與會。當時我發現多數東南亞國家雖在經濟發展上不如台灣,但在景觀專業的發展與認證卻早台灣一步,更遑論歐美各國與東北亞之韓國與日本,都有相當成熟的景觀專業組織與景觀教育。20年過去,當時生活貧窮與資訊封鎖的中國大陸即將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景觀設計更是近年十大火紅產業,2011年在中國蘇州盛大舉行IFLA年度盛會,台灣培養的許多資深規劃設計師被挖角到對岸一展長才,某些省分地區也陸續開始專業認證的檢覈與考試。台灣呢?政府的不積極作為與遇事妥協態度使得景觀專業認證原地踏步!

    近年「景觀」在台灣已經被濫用成為一個注重表象美化的流行名詞,在建案廣告中出現最多!大眾對景觀的淺薄認知絕非專業之福。景觀專業教育是以環境規劃設計為核心訓練課程,而規劃設計所探討議題之多樣性與深度需要學習培養許多科學知識與人文素養,對策之提出更是需要學校與業界的不斷訓練,才能根基於土地適宜性、精準判斷決策、善用專業技術與美學感知來成就與維持高品質的環境。這些專業策略不僅只是創造性的景觀,更重要的是對於台灣脆弱的環境特質提出包含保育保護與復育再生的各種實質規劃設計內容,尤其著重系統性的空間思考與因地制宜的細膩設計手法,優秀的景觀專業人才絕非其他專業所能取代!

    將近23年的教學生涯有幸遇到許多具有豐厚潛力的學生,他們對環境充滿使命感,也富含人文關懷,更具有嫻熟的專業能力,然而台灣並不友善的執業環境與缺少證照造成的不公平競爭,使我們的年輕學子在畢業努力多年後轉業或選擇留在專業可以完整發揮的其他國家。台灣的環境在全球氣候變遷與經濟景氣循環中顯得更為不穩定,20年來我們不斷的努力,歷經如過江之鯽的各任機關首長仍然無法成就專業認證,這是我們與國際專業者所無法理解的!景觀專業執業環境的不健全造成許多優秀專業人才的流失,同時間許多非具專業能力的景觀規劃設計與工程則持續破壞台灣環境,專業認證可以改善長期以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大幅提昇政府景觀公共工程設計品質,也讓學界培育的優秀人才得以持續為台灣環境共同努力!

王秀娟 (輔仁大學景觀設計學系系主任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副理事長)